第227章 巧治蝗虫灾害(1/2)
霜降过后,北风卷着残蝗掠过河北的田野。
朱五六蹲在干涸的河床边,手指捻起一块土坷垃,掰开后,密密麻麻的蝗卵像芝麻似的嵌在里面。
身后的沈落雁捧着《农桑要术》,指尖划过“蝗灾多起于旱,卵生于燥土”的字句,忽然抬头:“陛下,您看这河床——”
河床上的裂缝里,随处可见刚孵化的蝗蝻,青黑色的幼虫正往田埂爬。
朱五六忽然想起南水北调时挖的支渠,那些引到旱地的水流,此刻正静静淌在渠里。
“朱元璋,把这些支渠拓宽三尺,引活水漫过河床!”
朱元璋愣了愣。
“陛下,这会淹了两岸的荒地。”
“淹得好。”
朱五六指着土里的蝗卵。
“考绩司查过,蝗卵遇水三日即死。咱花了五年引的水,不光要浇田,还要淹掉这虫窝!”
消息传到各州府时,不少官员犯了难。
河间知府捧着账册来报。
“拓宽支渠需征调民夫三万,恐耽误春耕。”
朱五六却在他的账册上批了行字。
“今冬淹卵一尺,明春少蝗千亩。绩禄加倍,朕亲自监工。”
沈落雁带着农官们沿渠勘察,在图纸上标出所有低洼地带。
“这些地方积了三年旱土,最易生蝗。”
她用朱砂圈出重点。
“按陛下说的,每隔五十步挖个蓄水池,既能淹卵,又能备春耕。”
玛丽娅则带着工匠改良了水车,把西域的脚踏式风车和中原的龙骨水车结合,造出的新水车效率提高了两倍。
“这样不用畜力,妇女孩童也能抽水淹卵。”
她擦着额头的汗,琥珀色的眼睛映着转动的水车。
“臣算过,一台车一日能灌三亩地。”
冬至那日,河北的冻土刚化了层薄冰,朱五六就带着禁军开始挖蓄水池。
他手里的锄头磨得锃亮,一凿下去,冻土裂开的缝隙里竟滚出几十粒蝗卵。
“都看清楚了!”
他举起卵块给周围的民夫看。
“这就是明年的祸根,今天不除,开春又要啃光你们的庄稼!”
民夫里有个叫周二牛的汉子,先前总抱怨官府征工误了他打猎。此刻见皇帝亲自抡锄头,红着脸抢过工具。
“陛下歇着!咱庄稼人有的是力气!”
他挖着挖着,忽然喊起来。
“这土
原来蓄水池挖到丈深时,露出了密密麻麻的蝗卵带,足有半尺厚。
沈落雁立刻让人抬来石灰,撒在卵带上方再覆土灌水。
“这样既能杀死卵,又能改良土壤。”
她蹲在池边记录。
“考绩司要记上,周二牛发现虫卵带,赏粟米五斗。”
消息传开,灾民们都主动来找虫卵。
有个瞎眼老汉让孙子牵着,用手摸辨土壤硬度,专挑蝗卵多的地块指认。
“咱看不见,可这手能摸出来。”
老汉摸着湿润的泥土笑。
“陛下说了,多摸出一块卵,明年就多收一斗粮。”
考绩司的账册上,新添了“灭蝗专项”:
“张三,一日挖出蝗卵十斤,记优,赏布一匹”
“李四村,拓宽支渠二里,引水淹卵百亩,全族绩禄提一级”
“玛丽娅,改良水车十台,记特等功,赏西域葡萄苗百株”
呼延燕带着女兵营的人组成“捕蝗队”,她们骑着漠北的快马,见蝗群就撒玛丽娅配的药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