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大唐兕子:我的六个神豪小囊君! > 第17章 先说他的部分优点

第17章 先说他的部分优点(2/2)

目录

还有文武兼施的手腕——

对康待宾叛军,他先用闪电战术“合河关奇袭”摧其主力,再借党项人反戈一击,既胜且分化;事后不滥杀,立麟州以安置降众,把“战后治理”一并完成,使“六胡州”再无力二次复燃。

以及驭上与御下的平衡术——

王晙、郭知运两路大将争功致叛军再啸,他一面协调前线,一面“独奏”请徙五万突厥降户于中原,既断根又助朝廷充实河南,玄宗全盘采纳——把败局转成了长治久安的胜局。

那战略眼光超前,当同僚仍想用“诛杀”解决边患时,他已提出“空其地、徙其人”——将河曲千里闲置为缓冲带,等于给唐廷北疆加了一道“无人区保险”,此后十余年突厥再无力聚兵深入。

正是他的能力优点与得宠之道,以及“文章为相,弓马为将”的复合才能。

他是全才,文武双全。与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开元初首倡改“府兵”为“募兵”,并主持裁汰二十万冗卒,既省饷又精兵。武方面又上述平康待宾、康愿子,又曾督建朔方三受降城体系,使“斥地三百里,虏不敢南牧”。

贞晓兕虽然觉得他诡诈,但又不得不佩服他“临危先上”的担当姿态。每逢边警,他均以“节帅”身份先赴险地:

开元元年幽州兵乱,他单车入镇,缚首乱者,一夕而定;

开元十年朔方巡边,大雪猝至,他撤去帐中炉炭,与士卒同寒,一夕“感泣者相属”,军心遂固。

这种“同甘苦”的作风,让玄宗赞其“有古大将风”。

还有他“善测上意”的奏对技巧,和“结援宫闱”的谨慎布局。

玄宗锐意文治,他就进《开元五礼》《上封禅书》,首倡封禅泰山,典礼既成,帝“以说为礼绝群僚”;

玄宗欲崇道,他又撰《道德经》石台本,奏请置崇玄学,使“上意悦而益信”。

他让长子张均尚玄宗女宁亲公主,拜驸马都尉;本人虽外任节度,岁贡“边地图、蕃中歌谣”以固恩。帝王既得其才,又得其亲,故“倚说如左右手”。

“理财固边”的实绩。

任兵部尚书时,他主持“长征健儿”制度:

国家给田给宅,使兵为职业;

边军由是自给,岁省度支缗钱二百万贯;

玄宗尝于广达楼示群臣曰:“朕养兵百万,不费太仓,张说之力也。”

张说之所以“厉害”,在于他把胆识、韬略、文采、实务、人缘五者整合为一:

对蕃部——“示信”而非“示杀”;

对军队——“同苦”而非“高高在上”;

对皇帝——“先解其忧,再投其所好”。

因此能在“文臣—武将—宰相”三重身份间自由切换,成为开元前期玄宗最信赖、也最难替代的“复合型首辅”。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