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9章 风波乍起与舌战朝堂(1/2)
皇帝李君泽雷厉风行,在与叶明深入交谈后不久,便在朝会上正式提出了于京畿、河南、江南三道择选五府十县,进行农、教、医新政试点的构想。
圣意煌煌,又有靖北王、户部、工部等重臣支持,明面上无人敢直接反对。
诏书迅速下发,试点遴选与前期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然而,平静的水面下,暗流汹涌。
这日,叶明受邀至工部,与几位大匠商讨新式农具标准化制造及在试点地区设立维修工坊的细节。
刚回到驿馆,靖北王顾长青便一脸凝重地寻了过来。
“明子,遇到麻烦了。”顾长青屏退左右,压低声音道。
叶明给他倒了杯茶,神色平静:“王爷请讲,可是试点之事有变?”
“是,也不全是。”顾长青叹了口气,“阻力比预想的要大。你可知道,今日朝会虽未明言,但下朝后,不少官员私下串联,议论纷纷。”
“哦?所议何事?”
“其一,农事。你带来的那‘优选粮种’,有人质疑其来历不明,非是‘正道’,恐是‘妖种’,坏我大庆水土根基!说什么安阳之地,本就贫瘠,所产种子岂能适应江南沃土?”
“更有甚者,言及若推广新种,导致减产,谁来担此责任?那些靠贩卖旧种、把持地方农事的胥吏乡绅,更是暗中抵触。”顾长青语气带着愤满。
叶明微微蹙眉,这倒是在他意料之中。科学选育的良种,在这个时代被污蔑为“妖种”,并不稀奇。“还有呢?”
“其二,便是医事!”顾长青声音更沉,“太医署那帮老顽固,联名上了奏折,虽未直接反对陛下设立公共医馆,却大谈‘医术乃仁心仁术,非匠作之事’,质疑安阳那套‘消毒’、‘防疫’之法是故弄玄虚,说什么病患各有其症,岂能一概而论?”
“更指责公共医馆定价低廉,是与民争利,扰乱医行秩序!你可知道,京城几家大药堂的东家,这几日可是没少往某些官员府上跑。”
叶明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与民争利?他们口中的‘民’,怕是那些坐地起价的药商和坐堂名医吧。那教化之事呢?”
“教化之事,暂时还未起大的波澜,但礼部那边已有人放出风声,认为安阳蒙学教材过于侧重‘算数’、‘格物’,轻视经义,有舍本逐末之嫌,恐动摇士子根本。只是眼下陛下锐意进取,他们不敢明说罢了。”
顾长青看着叶明依旧平静的脸,忍不住道:“明子,你可有对策?这些言论虽未在明面上挑战陛下,但若在试点推行时暗中作梗,煽动民意,后果不堪设想!”
叶明放下茶杯,目光坚定:“王爷,意料之中。改革本就是触动利益之事。
他们怕,正说明我们做对了。既然他们要在暗处煽风,那我们就把事情摆到明处,辩个明白。”
……
数日后,一次由皇帝亲自主持、相关部院大臣及部分科道言官参加的御前议事,在养心殿举行,主题便是新政试点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对。
这显然是一场精心安排的“答辩会”,叶明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果然,会议刚开始不久,一位隶属都察院、素以清流自居的御史便率先发难,目标直指农事。
“陛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