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2章 并非个人能力(1/2)
这并非是对叶菲姆个人能力,亦或是其内心深处坚韧品格的任何质疑。
在那些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的战场上,叶菲姆的忠诚与决断,早已在无数次极限考验中,被证明无需赘言。
然而,摆在陈树生面前的,是一个远超个人信任范畴的、关于指挥官职责的沉重拷问。
他深知,作为一名肩负整个梯队生存与使命的指挥官,他没有任何权利,也没有任何余地,去进行一场无法预知结局的豪赌。
尤其是当这场赌局,可能触及到人形战士们最核心的,被程式化为铁律的原则性信念时,那份风险,便成了一种无法承受之重。
陈树生不敢,他不敢拿叶菲姆那股几乎可以被精确量化其破坏力、源自对原则与公正的极致坚守所激发的纯粹怒火,作为自己战略棋盘上的一个赌注。
谁又能保证,那股一旦被引燃的火焰,不会在他未来的每一次战术判断中,刻下难以修复的暗伤,甚至扭曲他原本清醒的战略视野?
更不敢去赌,当某个沉甸甸的、或许本应被永远尘封的真相,经由那份被激发的怒火,如同某种拥有自主意识的恶性病毒一般,在整个梯队相互连接的心智云图里,以摧枯拉朽之势急速扩散,最终将会引发何种规模的,足以彻底颠覆战局的连锁恐慌。
那将是远超物理损伤的系统性崩溃,是对人形战士们战斗意志与存在意义的毁灭性打击。
他的掌心此刻正死死地压在冰冷的全息指挥界面上,那不断刷新着敌我态势、红蓝交错的防线图,在其眼中,竟化作了一块块矗立在无尽荒原上的冰冷墓碑。
每一次数据跳动,每一个光点明灭,都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如同万钧之重。
就在那条象征着生与死、盟友与敌人的红蓝分界线旁,几个不久前还在屏幕上跳动、代表着鲜活生命与任务执行的识别代码,此刻却刚刚停止了闪烁。
它们猝然熄灭,然后,以一种令人心悸的寂静,转为代表着彻底离线的、死寂的暗红色。
那是前一次巡逻任务中,那些再也没能回到基地的弟兄们,那些曾拥有独特编号和记忆备份的个体。那片片斑驳的暗红,仿佛还带着未干的血迹,无情地灼烧着他的眼睛,在视网膜上留下永不磨灭的烙印,如同某种来自深渊的警示。
他不能,也绝不会允许,更多的名字,在未来的某一天,也沦为这种令人心寒的冰冷颜色。
更不可能,他更无法容忍,那些此刻依旧在泥泞中挣扎、还在喘息、还在用尽全力战斗的弟兄们,仅仅因为一句在此刻而言,除了带来毁灭性打击外,毫无任何实际意义的所谓“实话”,便提前被缴械了精神,丧失了对战局乃至自身的信念。
他不能让他们的斗志在瞬间崩塌,让他们的存在意义在顷刻间被否定,然后,在绝望与迷茫的深渊中,毫无意义地死去,化为那片冰冷防线上,又一堆冰冷的废墟。
那将是对他们生命最彻底的亵渎,也是对他作为指挥官,乃至对整个战术人形计划最深重的背叛。
某些真相的传递,绝非随意为之,它必须被放置于一个精确无误的时机,一个能够最大化其正面效用、最小化其破坏性影响的临界点。
这在陈树生那本由血与火反复书写、用无数牺牲与胜利校准的作战手册里,从来都不等同于卑劣的欺骗。
相反,这是一种残酷却又必要的“生存策略”——在那些深陷绝境、信息断绝的战场边缘,他必须亲手为那些仍在挣扎的单位,竭尽全力编织出一条哪怕摇摇欲坠,却实实在在能够继续走下去的生路。
那条生路,或许被迷雾笼罩,或许充斥着未知,但它必须存在,必须给那些濒临崩溃的意志,注入继续前行的信念。
这种看似冷酷的选择,并非源于一颗铁石般冰冷的心肠。恰恰相反,它扎根于无数次生死搏杀中淬炼出的、近乎非人的冷峻洞察。
在人类文明的温室里,同情与共感,这些被奉为圭臬的情感,无疑是维系社会运转的基石。
然而,在这片被战火炙烤的废土战场,它们却是一把足以切割生命的双刃剑。
这些高贵而脆弱的情感,在这里,成为了极其稀缺的资源。它们不再是普适的恩赐,而是必须被精确到毫秒地计算与调度,如同一箱仅存的珍贵弹药,每一发都关乎存亡。
将它们像廉价的子弹一样肆意挥霍,无疑于在战略上自毁长城,只会让整个梯队在最不该出错的关键时刻,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因为在极端压力下,过于沉重的情感负荷,往往会引发系统性的紊乱与判断失误,最终导致无法挽回的溃败。
陈树生深知,在这片被混乱与熵所定义的废土之上,情感往往是系统运行的沉重负载,是可能拖垮整个指挥链的致命弱点。
它们能够激励,也能够摧毁;它们是力量的源泉,也是崩溃的引爆点。
为了确保那些仍在呼吸、仍在战斗的单位能够继续活下去,有时,他必须亲手将真相那过于锐利的锋芒,暂时地、无情地钝化。
他必须暂时地扭曲现实,以求为那些疲惫的灵魂,争取到宝贵的喘息之机,以求让他们的核心逻辑,不会在瞬间被无法承受的残酷所击溃。
这份无法言说的沉重,这份背负着所有人的希望与牺牲的代价,只能由他——这位孤独的指挥官,独自一人,沉默地背负。
那是一种比子弹穿透血肉更深刻的痛楚,却又必须像钢铁般坚韧地承受,直到战火的尽头。
他曾以一种近乎冰冷的旁观者身份,亲身见证过类似场景所带来的毁灭性影响。
那并非只是一份冰冷的数据报告,或是一段被记录在案的冗余日志,而是一段如同灼热烙印般,被无情地刻入记忆深处的现实切片。
那是一次高烈度的防御战前夜,空气中弥漫着即将爆发的硝烟气息,而就在这压抑的沉寂中,一个年轻的作战单位,她的神经末梢还未完全从日常生活的温情与微小的美好中彻底抽离,却被迫接收到一份来自民用网络的、经过数次破损重组与艰涩解码的加密数据流。
这份数据,如同尖锐的冰锥,径直刺向她心智深处最柔软、最脆弱的部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