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0章 这叫做……三重叠加技术(1/2)
因为这一场没有女子200米的比赛。
所以直接进入100米的对决。
原本陈娟看到大家都在洛桑创造了好成绩,她其实是也想试试。
就是很可惜,这个成绩的创造可不仅仅是看场地。
还得看你的对手。
这方面。
陈娟的对手就和其余人相比,大大不如。
本来还有个奥卡巴雷,可以相互激励。
但是谁想到呢?
奥卡巴雷这家伙也不知道是不是前几个钻石联赛上受了刺激……
这一次竟然在跑步的环节这么激烈。
启动就是压枪。
但是实话实说。
压枪这个东西。
可不是说你想做好就能做好的。
你看苏神收益那么大,那是因为他有个记忆外挂。
事实上,压枪几乎是绝对收益和绝对风险的双刃剑。
做不好就是直接出局。
奥卡巴雷这里就是典型!
其实原本还能和陈娟拼一拼,一个压枪直接把自己送走了。
看的陈娟都是一愣一愣。
不是,小姐们儿,这么就被送走了。
没有你谁激发我斗志去啊。
“我们可以看到陈娟的眼神中透露着惊讶,甚至有些责怪奥卡巴雷的意思。”
杨剑还真不是夸大其词。
陈娟心里现在就是这么想的。
奥卡巴雷也是搞笑。
看着陈娟这略微有几分埋怨的小眼神?
反而是自己不敢再看过去。
只能一脸郁闷的被判罚下场。
那现在问题来了,虽然是洛桑大战,但是给力的选手没有几个呀。
你没有给力的选手,你这怎么玩呢?
虽然也不是没有,米歇尔-李·阿耶或者阿胡雷之类,但整体水平还是太低了一点。
前者依靠一个大顺风才能跑到10秒85。
也就是说算硬实力的话,浙江的成绩最多只有10秒9x。
要说明年的话,他还会比较硬。
有个大逆风10秒97的水平。
至于后者。
职业生涯最快也就是10秒91,同样也是个大顺风才跑出来的成绩。
今年也没有什么突破。
赛季最好成绩也不过是刚过11秒。
那怎么和自己比呢?
嘭————————
“比赛开始。”
“陈娟启动就领先,他依靠曲臂起跑快速拉开身位,加速区继续加速,再一次拉开。”
“其余人也想跟,这个地方差距就太大了,唯一有希望后程威胁的奥卡巴雷已经提前出局。”
“那这场比赛……”
“已经没有了悬念。”
“陈娟最后甚至直接放水冲过了终点。”
“10秒90。”
“拉开第2名,大概一米左右。”
“整个状态来看,还是相当的轻松。”
“现在如果不出顶尖选手的话,想要给陈娟造成麻烦,恐怕不容易。”
第二是米歇尔-李·阿耶,成绩是10秒98。
第三是阿胡雷,成绩也是10秒98。
第四是韦勇丽,成绩是11秒02。
第五是美国选手加德纳。
他的成绩是11秒19。
第六是维雷娜·赛勒……
到了男子100米的时候。
这个强度才突然大了点。
美国队加特林盖伊迈克尔.罗杰斯莱恩.贝利全员出动。
国内这边张培猛劳逸迎战。
“这场比赛国内因为苏神和赵昊焕都没有参加,其实在人员配置上,我们占据劣势,不过张培猛今年的状态很不错,劳逸也是,那其实还是有的一拼。”
“就看运动员的临场发挥如何。”
set。
嘭——————————
启动开始。
起跑,作为百米比赛的起始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是后续加速和全程节奏把控的基础。
因此在场8个人,每个人都很注重这个环节。
加特林采用的是八字式启动技术,这是当今国际一流选手的主流启动方式。
其主要特点在于膝盖内收,前5-7步往两侧蹬地。从力学原理来讲,这种发力方式最有利于运动员从静止状态迅速过渡到加速状态,与滑冰的发力原理有着相似之处,都是通过巧妙的侧向蹬地获得向前的推进力。
而这一技术动作的最大难点就在于如何保持平衡,要求头部和躯干保持中立。
加特林在这方面堪称典范,他在起跑时,头部和躯干几乎没有明显的左右水平摇摆,始终稳定地保持在身体的中轴线上。
同时,他的肩部保持着极大的摆动幅度,并且尽可能地内收靠近身体两侧的平面,这不仅体现了他强大的大肌肉群力量,更展示了他对小肌肉群出色的协调稳定控制能力。
即便是去年的加特林起跑技术并非如此完美,复出之后经过好几年训练,经过长期的刻苦训练和不断的技术打磨,才达到了如今这般炉火纯青的境界。
今年总算是能拿出一点成绩了。
可以自由驾驭。
不过启动反应。
还是张培猛更快一些。
张培猛的起跑反应时在本次参赛选手中处于第一水准,枪响后能在0.13秒左右完成“听枪-蹬地-起身”的连贯动作,这源于他对起跑器压力反馈的精准感知。
预备姿势时,他的前脚掌与起跑器踏板贴合紧密,小腿肌肉预紧张度控制合理,避免了过度紧绷导致的反应延迟。
启动阶段,他采用“紧凑式蹬地”技术,膝盖内收幅度虽不及加特林,但蹬地角度更偏向“前向发力”,而非侧向分力,这让他在起跑后第一步就能获得更直接的向前初速度。
与加特林“八字式启动”追求的“平衡-加速”渐进逻辑不同,张培猛的启动更侧重“瞬时爆发”,头部与躯干虽有轻微晃动,但这种晃动并未影响核心发力方向,反而通过上肢快速摆动,摆臂幅度虽小但频率快,带动下肢蹬地频率提升,形成“步频优先”的前程推进模式。
不过加特林也不是第一回和张培猛对决。
很清楚这名选手,启动反应有天赋。
那既然这样,前面即便是被压过一下也没关系。
确定了这一场战术后,加特林在前面反而没有冲的特别厉害。
加速阶段。
加速跑是在起跑后的一个关键阶段,运动员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速度,为途中跑创造良好的速度基础。
加特林在加速跑阶段,步幅逐渐加大,步频也保持在一个较高且稳定的水平。
他的摆臂动作协调有力,与腿部动作完美配合,每一次摆臂都像是在为身体提供额外的助推力。从生物力学角度来看,正确的摆臂可以帮助运动员维持身体平衡,同时增加腿部的蹬地力量。
加特林的摆臂幅度大,速度快,带动了身体的整体协调性,使得他在加速过程中能够高效地将力量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这里加特林一直稳在第二。
盖伊反而没有太冲上来。
看得出来他今年的训练是有所懈怠,或者说今年他本来就没有太在意。
启动的滞后性仿佛又回到了之前。
好在加速阶段还是盖伊的强项。
起码面对这些非巨头的人物。
他这里肯定是有优势的。
只见他的跑步姿态呈现出古典的高腾空特点,勾脚尖的幅度很小。
这都是为后面途中跑服务。
因为盖伊的螺旋升天跑法是需要很长的加速时间。
加起来的话,那就宛如战斗机起飞。
因此他的所有的前置准备都是为了进入高速之后服务。
途中跑步频基本来源于腾空高度产生的优秀落点,通过最小化与地面的接触时间来提高速度。盖伊跑动中肩部和臀部的弹性极为出色,肩部伸展和臀部弯曲做得非常好,这是他的天赋所在。
这种高腾空的跑法对于一般人来说,很容易失去“向前性”,导致步频变慢,光向上腾空而没有足够的向前推进力,但盖伊却能凭借其出色的身体素质和技术能力,将这种跑法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在加速跑阶段迅速提升速度。
渐渐与加特林并驾齐驱。
显得他宝刀不老。
迈克尔·罗杰斯在加速跑技术上,也有自己的特点。
他的起跑反应速度较快,能够在起跑枪响后迅速做出反应,迈出第一步。
在加速过程中,他注重节奏的把控,通过稳定的步频和逐渐加大的步幅来提升速度。
然而……
与加特林和盖伊相比,他在加速的爆发力上稍显不足,这使得他在加速跑阶段逐渐被拉开距离。
劳模今年也没有太想要逼迫自己。
他自己都说自己多跑比赛是为了赚钱。
竟然是这样。
有钱赚就行。
反正今年也没有大赛。
张培猛反倒是和加特林与盖伊杠上了。
砰砰砰砰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