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弦歌寄怀(2/2)
琵琶的音色,赋予了这首歌不同于原版钢琴伴奏的韵味,少了几分缥缈,多了几分沉静与坚韧。尤其是在这《松涛》意境的铺垫下,那“乘风归去”的飘渺与“何似在人间”的眷恋,更显得真切而动人。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唱到此处,心头那股莫名的郁气仿佛随着歌声消散了些许。是啊,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自古如此。我莫名来到此间,是悲是欢?与过去的时代诀别,是离是合?这具身躯既定的命运,是阴是晴?无人能给我答案。但此刻,唱着这洞悉人世无常的词句,我忽然有了一丝释然。
指下的琵琶声渐渐变得开阔、悠远,带着一种历经千帆后的通透与祝愿。我抬起眼,望向窗外那弯清亮的新月,歌声也愈发坚定而温柔: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最后一个音符在指尖缓缓消散,余韵袅袅,融入渐深的夜色里。屋内一片寂静,只有我的心跳声,和窗外不知名的夏虫低鸣。
没有掌声,没有听众,只有我自己,和这一室月光,满襟清辉。
我长长地吁出一口气,仿佛将胸中积压的许多情绪都随着这首歌吐了出去。指尖轻轻抚过琵琶温润的木质表面,心中一片奇异的宁静。
这首来自千年后的歌,像是一个秘密的仪式,让我在某个瞬间,与过去的自己,与那个遥远的时空,完成了一次无声的对话。它提醒着我的来处,也让我更清晰地面对当下的处境。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低声重复着这最后一句。无论未来如何,无论身在何方,对美好与长久的祈愿,总是相通的吧。
将琵琶仔细收好,置于案上。月光照在琴身上,泛着清冷的光泽。
贾姨大概快要唤我吃晚饭了。窗外的钱塘城,灯火渐密,人间烟火气正浓。
我站起身,理了理微皱的衣裙,将那一腔跨越时空的愁绪与感慨,轻轻敛起,重新变回那个在西泠小院中,安静生活、努力修行的苏小小。
本文部分音乐元素参考自《但愿人长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