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晓渡钱塘:我的苏小小人生 > 第230章 谷雨春深(上)

第230章 谷雨春深(上)(1/2)

目录

四月二十,谷雨。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节行至春深,钱塘的天气彻底褪去了最后一丝料峭,变得温润而饱满。雨水明显多了起来,不再是初春那般细密如酥,而是变得丰沛、绵长,有时淅淅沥沥能下上一整日,将天地万物都浸润得湿漉漉、沉甸甸的。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独特的、属于暮春的气息。那是泥土被充分浇灌后散发出的、带着微腥的醇厚芬芳,是草木枝叶在雨水中疯狂拔节抽条时溢出的、青翠欲滴的生涩味道,混合着各种晚开的花朵,如荼蘼、蔷薇那甜得有些颓靡的香气,氤氲成一团浓得化不开的、生命勃发到极致又隐隐透出倦意的氛围。

谷雨,顾名思义,是“雨生百谷”的时节。对于农人而言,这是春耕春种最后的、也是最关键的时期。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故而民间素来重视此节,视雨水为天降甘霖,是年成丰饶的吉兆。

这一日,天色依旧是灰蒙蒙的,细密的雨丝如同千万根银线,无声无息地编织着天地间的帘幕。我起了个大早,推开窗,潮湿清润的空气立刻涌了进来,带着院中那几株凤仙花和墙角厚厚青苔被雨水洗刷后的鲜活气息。

贾姨正在灶间忙碌,准备着谷雨这一日特有的吃食。按照此时的习俗,有饮“谷雨茶”、食“香椿”、吃“春笋”等讲究。

“小小,快来尝尝这新摘的香椿芽!”贾姨端着一碟嫩黄的、散发着浓郁奇异香气的菜肴走出来,“就着粟米粥吃,最是开胃。谷雨这天的香椿,可是一年里最嫩最香的!”

我看着那碟凉拌香椿芽,其色泽鲜亮,气味独特,是林晓记忆里熟悉又陌生的味道。夹一筷入口,那股强烈的、带着春天野性的芬芳瞬间在口腔中弥漫开来,微涩回甘,确实别有风味。

“贾姨的手艺越发好了。”我笑着赞道,又喝了一口温热粘稠的粟米粥,胃里顿时暖融融的。

“这算什么,”贾姨眉眼带笑,“老周头一早送来了新鲜的春笋和河虾,午间我们做‘腌笃鲜’(注:此菜名后世才有,此处借用其意,可描述为咸肉鲜笋汤)和油爆虾吃。谷雨时节,就得吃这些时令的鲜物,顺应天时嘛。”

用罢早膳,雨势稍歇,变成了牛毛细雨。我撑了把旧油伞,踏着湿滑的青石板路,去给陈老先生送一些贾姨刚蒸好的、用艾草汁染色的青团。这是寒食清明前后就开始食用,一直延续到谷雨的节令点心,软糯香甜,带着艾草的清香。

先生宅邸的门虚掩着,我轻轻叩门后进去。他正站在檐下,负手望着院中那几畦被他精心照料着的蔬菜。雨水顺着瓦檐滴落,在石阶上溅起细小的水花。院中的泥土被雨水泡得黝黑发亮,菜苗绿得逼人的眼。

“先生,谷雨安康。”我将食盒奉上,“贾姨做了些青团,请您尝尝。”

陈老先生转过身,接过食盒,目光却依旧停留在那一片生机勃勃的菜畦上,缓缓道:“‘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新。’(注:此乃宋诗,暂借其意境)谷雨之雨,贵在及时,润物无声。你看这园中草木,得此甘霖,方能茁壮成长。为学亦然,需得这般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切忌急躁冒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