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松间细语(1/2)
正月廿六,晨光熹微。
炭火燃了一夜,将熄未熄,室内残留着暖意与淡淡的药香。我伏在榻边矮桌上浅眠,被窗外几声清脆的鸟鸣唤醒。抬头望去,陈老先生不知何时已醒,正静静地看着我,那双往日古井无波的眼眸,此刻虽仍带着病后的浑浊与疲惫,却恢复了几分往日的清明。
“先生,您醒了?”我连忙起身,探手试了试他额头的温度,触手已不再滚烫,只是微温,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可要喝水?”
他微微颔首。我扶他稍稍坐起,将温水一点点喂他喝下。他的动作依旧迟缓,吞咽也显得有些费力,但比起前两日那骇人的情形,已是天壤之别。
“辛苦……你了。”他声音极其沙哑微弱,几乎只是气音。
“先生说的哪里话,这是学生应当做的。”我替他掖好被角,轻声道,“李大夫和孙郎中都来看过了,说您需好好静养。药还在煎着,一会儿就好。”
他闭了闭眼,似在积蓄力气,片刻后又睁开,目光缓缓扫过收拾得比往日整洁不少的陋室,以及墙角那筐新炭,最终落在我身上,带着一种复杂的、难以言喻的情绪,有欣慰,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依赖。
早膳是贾姨送来的熬得极烂的米粥和一小碟清淡的酱瓜。我小心地喂先生用了半碗,他便摇头示意够了,精神却似乎又好了一些。
“《蒹葭》……”他忽然开口,声音依旧微弱,却清晰了些,“……讲到何处了?”
我一怔,没想到他病体稍愈,心中挂念的竟是未讲完的课业。一股酸涩与敬意同时涌上心头。我拿起置于枕边的那卷《诗经》,翻到《蒹葭》篇,轻声道:“回先生,讲到‘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他微微颔首,示意我继续。
于是,在这清晨的微光里,守着尚未痊愈的师长,我捧着书卷,将后续的注解与自己的理解娓娓道来。他的精神不济,听一会儿,便会闭目养神片刻,偶尔在我停顿或不解处,会勉力提点一两句,虽简短,却依旧精准深刻。
这不再是往日严肃的课堂,更像是一种无声的传承与陪伴。窗外,融雪的水滴从屋檐落下,声声清脆,与室内低低的讲书声交织,竟有种劫后余生的宁静与珍贵。
午后,先生服过药后沉沉睡去。我正坐在窗边温习云娘子所授的《松涛》指法,院门外传来了熟悉的、带着几分疏朗之气的叩门声。
是王珩。
我略感意外,起身迎了出去。他今日依旧是一身湖蓝色锦袍,只是外面罩了件挡风的鹤氅,手中提着一个精致的竹篓,见到我,脸上露出爽朗的笑容,目光却先关切地投向屋内。
“苏娘子,冒昧打扰。听闻陈老先生身体欠安,家中有几支上好的老山参,聊表心意,望老先生早日康复。”他将竹篓递上,言辞恳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