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晓渡钱塘:我的苏小小人生 > 第145章 锦瑟争鸣

第145章 锦瑟争鸣(1/2)

目录

通判夫人周氏的生辰宴,无疑是钱塘春日里一场备受瞩目的盛事。虽非整寿,但因周氏在女眷中的人缘与周通判的官声,赴宴者络绎不绝,车马盈门。宴设周府后花园,时值春末,园内芍药、荼蘼开得正盛,叠石理水,曲径通幽,亭台楼阁装点其间,既显官家气派,又不失江南园林的雅致。

林婉儿自然是座上宾,且被奉为贵宾。她今日穿上了那身早已备好的‘绯色织金缠枝牡丹云锦通袖袍’,华贵夺目,配上整套的赤金镶红宝头面,整个人如同怒放的牡丹,明艳不可方物,一入场便吸引了所有目光。她周旋于众夫人小姐之间,言笑晏晏,举止既保持了相府千金的雍容气度,又不失对主人的尊敬。

苏小小则依旧穿着她那身见客时才穿的、浆洗得干干净净的浅碧色衣裙,发间只有一根素银簪子,安静地坐在相对不起眼的角落。她无意引人注目,只愿做个安静的看客。

宴席过半,助兴环节开始。有了前次诗会的经验,林婉儿此番并未急于自己表现,而是耐心等待着时机。几位小姐公子表演过后,气氛渐趋热烈。

此时,林婉儿才在众人的谈笑声中,轻轻放下茶盏,声音柔和却清晰地对着身旁的周夫人笑道:“夫人,今日高朋满座,雅士云集,真是好生热闹。只可惜,婉儿至今仍对前次在夫人府上诗会时,有幸聆听的苏娘子那一曲《半壶纱》念念不忘,其音空灵超脱,真乃仙音袅袅。每每思之,仍觉余音绕梁。不知今日是否还有耳福,能再闻仙乐?”

她这番话,看似是向周夫人表达怀念和请求,声音却足以让邻近几桌的宾客听清。她巧妙地将“前次诗会”和“《半壶纱》”点出,既表明她早已欣赏过,又将苏小小曾在此地演奏的事实再次推到台前,更以“念念不忘”、“仙音”等极尽推崇的词语,将苏小小的位置抬得极高。

高处,往往不胜寒。

周夫人闻言,也想起了前次苏小小演奏带来的好评,便笑着顺势望向苏小小的方向:“是啊,小小那曲《半壶纱》,确实令人印象深刻。小小,今日可否再为大家弹奏一曲?”

众人的目光,因着周夫人和林婉儿的话,再次聚焦到了苏小小身上。许多未曾亲耳听过《半壶纱》的宾客,脸上露出了浓厚的兴趣和期待。

林婉儿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注视着苏小小。她此招,意在“捧杀”。将苏小小的技艺捧到“仙音”的高度,若苏小小再次演奏《半壶纱》,众人难免会以更高的标准、甚至挑剔的眼光来审视,但凡有一丝不如前次,便可能落下“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口实;若苏小小推辞或换曲,则显得怯场或是辜负了林婉儿如此“真挚”的推崇。

苏小小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起身。她先是对周夫人微微一礼:“夫人寿辰,小小本应献艺祝嘏。”随即,她的目光平静地迎上林婉儿那带着笑意的探究,语气一如既往的淡然:“林小姐过誉了。《半壶纱》乃心绪所至,偶得之音,强求反失其味。且今日夫人华诞,满园春色,宾客欢愉,此曲略显清寂,恐不合时宜。”

她先是坦然承认《半壶纱》的“不可复制性”,化解了“必须超越前次”的压力,继而以“不合寿宴喜庆氛围”为由,巧妙地拒绝了重复演奏。

林婉儿岂会轻易放弃,立刻接口,语气更加恳切:“姐姐太过自谦了。正是因夫人华诞,春色满园,才更需姐姐这般清音涤荡尘俗,方显我等祝祷之心真挚洁净呀。”她再次将苏小小的演奏拔高到“涤荡尘俗”、“祝祷真挚”的境界。

苏小小心中明了,林婉儿今日是铁了心要将她置于焦点之下。她不再与之在言语上纠缠,转而向周夫人道:“夫人,《半壶纱》确不宜再现。小小近日于古谱中偶得一首《鹿鸣》之章,经云娘子点拨,略加损益,化入琵琶。此曲本是宴飨之乐,既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欢愉祥和,又有‘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诚挚敬意,其意雍容和雅,正合今日为夫人寿诞庆贺之景,聊表小小拳拳之心。”

《鹿鸣》出自《诗经·小雅》,是周代宴群臣嘉宾的乐歌,其时代远早于魏晋,引用此曲完全符合历史背景。苏小小将其化入琵琶,既展现了她的才华与创意,又巧妙地贴合了寿宴的主题,且意境雍容正大,比之《半壶纱》的个人化色彩,更显庄重得体。

通判夫人闻言,眼中一亮,她虽不深通古乐,但《鹿鸣》的雅名和寓意她是懂的,顿时喜上眉梢:“《鹿鸣》?好!此曲极好!雍容和雅,正是佳兆!小小有心了!”

林婉儿眼底闪过一丝意外和恼怒,她没想到苏小小竟能搬出《诗经》中的古曲来应对,这完全超出了她的预判。她面上依旧笑道:“不想姐姐竟还通晓古乐雅音,妹妹更是期待了。”

琵琶取来,苏小小净手后端坐。她屏息凝神,指尖轻抚琴弦。不同于《半壶纱》的空灵出世,此次弦音起处,便带着一种端丽祥和之气。她以清越的轮指模拟瑟笙之音,仿佛嘉宾络绎而至;又以舒缓明亮的旋律,勾勒出鹿鸣野食、宾主尽欢的古雅画面。乐曲节奏欢快而不失庄重,气氛热烈而内含敬意,将古乐府的风雅与宴饮的欢愉完美地融合在琵琶弦上。

一曲终了,满座皆静,随即爆发出由衷的赞叹。

“妙哉!化《鹿鸣》入琵琶,古雅与新声并存,苏娘子真乃奇才!”

“闻此雅音,如沐古风,今日寿宴,格调顿升!”

“不仅技艺超群,更难得是这番巧思与敬意!”

几位通晓文墨的官员和文士更是击节赞赏。通判夫人容光焕发,亲自斟了一杯酒赏给苏小小,连声道:“小小此曲,别出心裁,深得我心!当饮此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