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市声琴心(1/2)
连日沉浸在琴箫的虚渺世界中,指尖与唇齿间仿佛都萦绕着那份清寂之音。贾姨见我终日不言不语,不是对书枯坐,便是抚弄丝竹,担心我过于沉静,失了少女应有的活气,便寻了个由头,央我同她去市集采买些新到的丝线并时令果品。
“整日闷在院里,好人也要闷出病来。今日天光好,陪姨出去走走,也沾些人气儿。”她一边替我理着微皱的衣襟,一边絮絮说着。
我知她心意,从善如流地应了。也罢,艺术终究源于生活,闭门造车终非正道。
钱塘的市集总是一派生机勃勃。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孩童嬉闹声混杂着各种食物、香料、瓜果的气息,扑面而来,浓烈而鲜活。我与贾姨穿梭于人流中,她熟稔地与相熟的摊主寒暄,仔细挑选着丝线的颜色,比较着瓜果的成色。我则安静跟在身侧,目光掠过那些为生计奔忙的、带着汗水和笑容的脸庞,心中那份因过度追求“清寂”而产生的些许滞涩,仿佛被这温暖的烟火气悄然浸润、化开。
在一处卖竹编物什的摊子前,我被几只小巧玲珑的食盒吸引。那手艺算不得顶精致,但编得紧密,样式也朴拙可爱。正俯身细看,忽闻身旁一个清朗温和的声音响起:
“老丈,这竹篾边缘似未打磨平整,恐易伤手。”
我微侧过头,见一身着月白常服的年轻公子立于摊前,正指着另一只竹篮对摊主说话。竟是阮郁。他今日未着骑射服,一身文人打扮,少了些许那日的张扬,多了几分儒雅,眉宇间依旧是那无可挑剔的温和笑意,仿佛与这市井环境也浑然一体。
那老摊主闻言,忙不迭地解释:“公子好眼力!这是新来的货,小老儿回头一定细细打磨过……”
阮郁笑了笑,并未追究,目光一转,似乎才看到我,眼中适时地流露出恰到好处的讶异,随即化为温和有礼的致意,拱手道:“原来是苏娘子,不想在此偶遇。”
他表现得如同任何一位有教养的士子,偶遇一位略有声名的才女,礼貌而保持着距离。
我亦敛衽还礼,神色平静无波:“阮公子。”并不多言。
贾姨此时也已过来,略带警惕地看了阮郁一眼。阮郁却已转向贾姨,笑容愈发和煦:“这位想必是贾夫人。在下阮郁,前日西泠桥畔,座下马匹不慎惊扰了娘子车驾,心中一直愧疚,今日正好当面再致歉意。”他言辞恳切,态度谦和,让人挑不出错处。
贾姨见他如此,神色稍缓,忙道:“公子言重了,小小无事便好,不必挂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