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晓渡钱塘:我的苏小小人生 > 第70章 客从京华来 (阮郁视角)

第70章 客从京华来 (阮郁视角)(1/2)

目录

钱塘的暑气,与京城的燥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滋味。

京城的热,是裹挟着朱门酒肉、脂粉香尘与权力欲望的灼浪,扑在脸上,带着喧嚣与压迫。而钱塘的热,却是湿漉漉、黏糊糊的,混着湖水的腥气、草木的蒸郁,以及市井间那股子活色生香的烟火味,无孔不入地浸润着人的每一寸肌肤。

阮郁勒马立于驿馆院中,随手将马鞭丢给侍从,解开了骑射胡服最上方的两颗盘扣。月白色的锦缎料子虽轻薄,此刻却也已被汗水洇湿了一小片,贴在结实的胸膛上,有些不爽利。

“这南边的天气,真能闷煞人。”他低声抱怨了一句,语气里却并无多少真切的恼意,反而带着几分初到陌生之地的新奇。他抬眼打量这处暂居的驿馆,虽远不及京中府邸的轩丽壮阔,倒也清幽雅致,廊庑回环,庭中植着几丛翠竹,算是聊解暑意。

他是三日前抵达钱塘的。此行明面上是奉了父亲、当朝阮相之命,代其探望一位致仕隐居在此的老臣,并“游历江南,增广见闻”。但父子二人都心知肚明,这更像是一次短暂的放风,一次在更大风暴来临前,难得喘息的机会。

京中局势波谲云诡,阮相身处漩涡中心,对这个嫡长子的期望,绝非仅仅是一个吟风弄月的纨绔。阮郁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必须“游历”得恰到好处,既要展现出阮家公子的风雅气度,又不能真的沉溺于此间山水,忘了根本。

“公子,热水已备好,可要即刻沐浴更衣?”贴身侍从玄墨恭声问道。

阮郁摆了摆手,信步走到廊下,凭栏望着院外的街景。“不急。初来乍到,总要先感受一下这钱塘的‘地气’。”他唇角噙着一丝惯有的、漫不经心的笑意,“去打听打听,这城里可有什么有趣的去处?酒楼、茶肆、或是……景色绝佳之处。”

玄墨应声而去。不过半个时辰,便已带回消息。

“公子,城中最大的酒楼是‘望湖楼’,临湖而建,景致颇佳,据说菜品也精致。另有几家雅致的茶社,是本地文人墨客常聚之所。至于景色,自然是西湖为首,尤以苏堤春晓、断桥残雪……哦,此时无雪,但湖光山色想来是不差的。”

阮郁漫应了一声,对那“断桥残雪”之名不置可否。京城里什么精巧景致没有?他更在意的是此地的人情风物。

午后,他换了一身更为轻便的湖蓝色暗纹常服,仅带了玄墨一人,出了驿馆。他没有乘车,也没有骑马,只想随意走走。

钱塘的街巷比京城狭窄,却也热闹。贩夫走卒的叫卖声,妇人讨价还价的絮语,孩童追逐嬉闹的笑声,交织成一曲鲜活而生动的市井交响。他走过售卖各色绸缎、扇子、胭脂水粉的铺面,目光偶尔掠过那些穿着轻薄夏衫、步履轻盈的南国少女,她们眉眼间的温婉灵动,确与北地女子不同。

行至一处书铺前,他脚步微顿。铺面不大,匾额上书“清源书肆”四字,笔力不俗。他信步走入,店内墨香扑鼻,书架林立,颇为整洁。掌柜的是个清癯的中年人,见了他,只微微颔首,并未过分殷勤。

阮郁随手翻看着架上的书籍,多是些经史子集和本地文人的诗集。他拿起一本装帧朴素的诗集,翻开,目光扫过那些吟咏湖光山色的诗句,大多清丽有余,气魄不足,并未有能让他眼前一亮的作品。

正欲放下,却听柜台边,一位看似是熟客的老者正与掌柜低声交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