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弦歌初成(1/2)
炉火边的针线日子,过得细密而安宁。指尖的薄茧尚未完全消退,云娘子便在一个午后,踏着日渐温和的日光,再次来到了小院。她解下厚重的斗篷,露出里面颜色稍显清亮的春衫,脸上也带着一丝属于早春的、轻快的笑意。
“听闻小小娘子近日于女红上颇有进益?”她笑着打趣,目光落在我手边那件缝制了一半的春衫上。
我赧然一笑:“不过是刚刚入门,勉强能缝直一条线罢了,让云娘子见笑了。”
“能静下心来学,便是好事。”云娘子语气温和,随即话锋一转,“今日我们来试试,将你那首《雨荷》小诗,与琵琶曲调,彻底融汇起来,如何?”
我心中一动,既有期待,也有些许紧张。那首即兴摸索出的、融合了诗情与乐韵的片段,经过这些时日的沉淀,在心中反复咀嚼,似乎又有了些新的感触。
我们依旧在堂屋坐下。窗外,午后的阳光带着暖意,将新贴的窗花影子拉得斜长。云娘子并未先让我弹奏,而是让我再将那四句诗细细地吟诵一遍。
“雨洗青荷盖,风摇碧玉枝。心随流水净,目送晚云迟。”
我依言缓缓念出,努力捕捉着每一字一句背后的画面与情绪。
“好,”云娘子颔首,“你且说说,此刻再品此诗,与初作时感受有何不同?”
我沉吟片刻,整理着思绪:“初作时,只觉雨后荷塘清净。如今再读……似乎更体会到那份‘洗’过之后的通透,与‘目送’之时的悠远。少了几分刻意描摹,多了些许……自然而然的心境流露。”
云娘子眼中露出赞许之色:“正是如此。诗心渐长,乐感亦当随之。你先前所试的旋律,骨架已具,如今需为之注入更鲜活的气韵与更细腻的神魂。”
她让我抱起琵琶,却并不急于弹奏完整的曲子,而是引导我一个乐句一个乐句地重新打磨。
“‘雨洗青荷盖’,此句重在‘洗’字的清脆与‘盖’字的圆润,轮指需利落干净,音色要明亮……”她一边说着,一边在旁示范着不同的指法组合与力度变化。
“‘风摇碧玉枝’,‘摇’字需用揉弦表现出微风的拂动之感,音色当柔和婉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