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晓渡钱塘:我的苏小小人生 > 第4章 陈老先生的墨痕

第4章 陈老先生的墨痕(1/2)

目录

身子稍好些后,贾姨便请了陈老先生来家中教我读书习字。

陈老先生来的那日,天晴得很好。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肘部打着同色的补丁,针脚细密,却依然能看出磨损的痕迹。他身形清瘦,背微微佝偻,手里提着个小小的布包,里面装着几卷书和笔墨。走进院子时,他先是对贾姨拱手为礼,动作一丝不苟,带着老派文人的拘谨与客气。

“小小娘子病体初愈,不宜劳神,今日只温习旧课,习字半时辰即可。”他的声音低沉沙哑,像秋日碾过落叶的风。

贾姨连声道谢,引他在堂屋的案几前坐下,又忙去灶间烧水沏茶。我跪坐在他对面的席子上,偷偷打量他。他看起来年过花甲,面容清癯,皱纹如同干涸河床的裂璺,深深浅浅地刻在脸上。一双手,指节粗大,布满老茧,指甲缝里还嵌着些微洗不净的墨色,这绝非养尊处优的手,倒像是做过粗活的。

他没有多寒暄,直接打开布包,取出一卷用麻绳系着的《千字文》竹简,竹片已摩挲得油润光亮。“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他缓缓念出开头,声音不高,却自有一股沉静的力量,“小小娘子,且跟着念。”

我张了张嘴,那些陌生的字音在喉咙里打转。作为林晓,我认得这些字,但用南齐的官话念出来,却是另一番滋味。我努力模仿着他的发音,声音细弱,带着不确定。

陈老先生没有催促,也没有指责,只是极有耐心地一遍遍领读。他的目光落在竹简上,眼神专注,仿佛那上面不是冰冷的刻痕,而是活生生的宇宙。

读过几行,他便开始讲解字义。讲到“宇宙洪荒”,他微微抬起眼,目光似乎穿透了低矮的屋顶,望向无垠的天际。“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洪荒者,混沌未开之貌也……”他的讲解并不引经据典,反而带着一种朴素的、贴近生活的比喻,让我这个来自千年后的灵魂,竟也能模糊地触摸到那些宏大概念边缘。

半个时辰的诵读很快过去。他收起竹简,又从布包里取出一个略显残破的砚台,一方拇指大小的墨锭,还有一支笔毫略显稀疏的毛笔。

“今日习字,不求形似,但求笔稳。”他亲自为我研墨,动作缓慢而匀停,清水与墨锭摩擦,发出细碎的沙沙声,墨香随之在空气中淡淡散开。

当我接过那支毛笔时,属于林晓的记忆让手指僵硬。这笔太轻,太软,完全不同于习惯的硬笔。我学着记忆中看过的样子,拇指食指扣住笔杆,中指抵住,无名指与小指自然叠靠——这就是所谓的“五指执笔法”了。

可笔尖一落到粗糙的麻纸上,就不听使唤地滑开,留下一条歪歪扭扭、粗细不均的墨痕,像条垂死的蚯蚓。我脸上一热,下意识地咬住了嘴唇。这比在暴雨里控制打滑的车把难多了。

陈老先生没有作声,只是起身,走到我身后。他并未触碰我的手,而是伸出自己那布满老茧的手指,在空中虚虚地比划了一个“永”字的起笔。

“腕平,掌虚,指实。”他沉声道,“力从地起,由腰及背,由背及肩,由肩及臂,由臂及腕,最后凝于指尖。笔锋,是气的延伸,不是手指的死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