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重生清河记 > 第159章 西门庆智破粮饷计 耶律女巧译梵字书

第159章 西门庆智破粮饷计 耶律女巧译梵字书(2/2)

目录

二人扮作行商,见到耶律云水。耶律云水风尘仆仆,却难掩其清丽之色与眉宇间的英气。她见到西门庆,泪眼婆娑:“官人,别来无恙。闻有要事相商,妾不敢耽搁。”

西门庆笑道:“有劳夫人星夜兼程。实有一物,关乎前朝秘辛,非夫人之博学,无人能解。”遂取出那卷以油布包裹的帛书。

耶律云水接过帛书,展开一看,见那文字弯曲如蝌蚪,夹杂些许图形,神色顿时凝重起来。她仔细辨认良久,方抬头道:“官人,此文字并非中原所有,亦非契丹文或西夏文。若云水所识不差,此乃古天竺的一种梵文变体,常用于书写密宗佛教经典,间或夹杂一些吐蕃(西藏)符号。此书年代,恐已在百年以上。”

西门庆喜道:“姑娘果然识得!可知其内容?”

耶律云水指着文字,缓缓译道:“此卷开头是一段《金刚经》经文,但中间部分,则似是一段记事与指引。大意是:……‘佛骨西来,舍利东隐,玉璧蒙尘,龙渊待启……伪朝窃据,神器流散,护法尊者,奉玺避祸,隐于太湖之西,林屋洞天,依水而藏,非契非钥,心诚乃现……’后面还有一些关于方位、水势的隐语,颇为晦涩。”

“玉璧蒙尘……神器流散……奉玺避祸……”西门庆与耶律云水对视一眼,心中俱是狂震!这帛书果然指向传国玉玺!而且明确指出,玉玺被一位“护法尊者”带到了太湖西部的“林屋洞天”隐藏起来!

耶律云水继续道:“‘林屋洞天’,云水曾听大辽故老提及,似是太湖中西山岛上一处着名洞窟,相传为道家第九洞天,景致幽深。‘非契非钥,心诚乃现’,似是说开启藏玺之处,不需要通常的契约或钥匙,而要凭借诚心或某种契机方能显现。”

西门庆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激动的心情:“多谢夫人!此卷价值连城,解我心中大惑!”随即便将灵隐寺风波、黑莲教与漕帮牵扯、乃至玉玺流言之来龙去脉,简要说与耶律云水知晓。

耶律云水听罢,秀眉微蹙:“如此说来,秦桧与黑莲教,皆欲得此玉玺。将军欲往太湖探寻?”

西门庆点头:“玉玺事关国体,绝不能落入奸邪或异族之手。况且,董小平也曾提及太湖漕帮元老,两相印证,线索应在此处。只是太湖广阔,西山岛亦不小,林屋洞天内部更是错综复杂,寻此玉玺,无疑大海捞针。”

耶律云水沉吟道:“官人,云水对天下地理典故,略有涉猎。这林屋洞天,云水倒曾读过相关志异,其洞中有洞,暗合九宫八卦,且中有地下暗河与太湖相通。帛书言‘依水而藏’,或与暗河有关。若官人不弃,云水愿一同前往,或可助一臂之力,解读沿途机关谜题。”她目光清澈,带着一丝决然,“此玺乃华夏正统象征,绝不可落于歹人之手。云水虽为女流,亦知大义。”

西门庆见其态度诚恳,且确实需要她这等博学之人相助,便拱手道:“夫人深明大义,西门感激不尽!只是此行凶险异常……”

耶律云水淡然一笑:“官人莫非忘了,云水亦非手无缚鸡之力之辈。且黑莲教乃我耶律家世仇,于公于私,云水皆义不容辞。”

计议已定,三人决定即刻动身,前往太湖。西门庆传书告知白仁兴、牛天罡自己动向,令白仁兴与反水的董堂主继续留意临安动静,特别是秦桧与黑莲教反应;令牛天罡送完货后,设法筹措一艘快船,在西山岛附近接应。

各位看官,且容插入一段这玉玺的来历:

且说那传国玉玺,自秦始皇琢和氏璧而成,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便成华夏正统之象征。其辗转千年,历汉、晋、隋、唐,至五代乱世,命运多舛。

话说北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圣宗耶律隆绪与其母承天太后萧绰,亲率二十万铁骑南征,直逼澶州(今河南濮阳),威胁汴京。真宗在宰相寇准力谏下御驾亲征,宋军士气大振,射杀辽大将萧挞凛,双方形成对峙。然真宗素怯,早有退意,遂有“澶渊之盟”。

盟约定,宋辽为兄弟之国,宋每年赠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后称“岁币”),双方罢兵。此事表面宋以财物换和平,朝野多有“岁币”之讥。然有一桩极隐秘的条款,正史不载,唯野史秘闻偶有流传:辽太后萧绰,这位雄才大略的“雅克克”(契丹语:巾帼英雄),深知欲长久制衡南朝,除兵戈之利,更需“正统”之名分。她借兵临城下之机,于盟约缔结过程中,通过隐秘渠道,向宋真宗提出了一个极其苛刻且难以宣之于口的附加条件——索要传国玉玺!

彼时玉玺确在宋室。真宗闻此,如遭雷击。玉玺乃国本象征,岂可予人?然萧绰态度强硬,暗示若无此物,和议难成,铁骑不退。真宗与心腹王钦若等密议,王钦若辈贪图苟安,竟以“神器虽重,然社稷安危更重”、“且玉玺自五代失而复得,真伪本有争议,予之不过一器物,而江山百姓得保”等言蛊惑圣听。真宗权衡再三,畏战心理终占上风,遂忍痛割爱。为掩天下人耳目,此事做得极为隐秘,以“护送特别赏赐”为名,将玉玺混入首批岁币之中,暗送辽营。对外则严密封锁消息,只道玉玺仍珍藏大内。

自此,传国玉玺北流入辽。辽圣宗与萧太后得此至宝,欣喜若狂,视作天命所归之兆,辽国声势大振,更以“北朝正统”自居,对宋俨然居高临下之势。然宋室亦仿制一玺,用于日常,唯恐人知真玺已失,这段耻事成为北宋皇室绝密。

玉玺至辽上京临潢府,被奉为镇国之宝。辽主将其置于宫中正殿,每逢重大典礼、祭祀、册封,必请出玉玺,以示受命于天。辽道宗耶律洪基时,尤重文事,尝刻“宣命之宝”等印,然传国玉玺地位至高无上,象征意义无人能及。辽朝贵族亦普遍认同,得此华夏传世玉玺,更证其承天景命,非是寻常塞外胡虏,而是可与南朝争正统的“中国之主”。

然玉玺在辽,亦非全然安稳。辽国皇室内部斗争激烈,后族萧氏权势熏天,玉玺时而被权臣觊觎,成为政治漩涡的中心。然终辽之世,凭其强大军力与有效统治,玉玺大体得以保全。

星移斗转,至北宋末年,东北女真族崛起,完颜阿骨打建金国,誓师反辽。金兵势如破竹,辽军节节败退。天祚帝耶律延禧昏聩无能,荒于游猎,国势日颓。

保大二年(1122年),金兵攻破辽中京大定府,天祚帝仓皇西逃夹山。临行之际,宫人慌乱,虽携带大量珍宝,但传国玉玺是否被及时带走,已成疑问。一说天祚帝遣心腹宦官携玺同行,然路途险阻,或有遗失;另一说则言,金兵破城太快,玉玺未能及携出,陷于宫中。还有一说,耶律大石携玉玺率部西走,延续辽祚。更有一说是有汉臣趁乱携玺遁入江南,藏匿民间,待机归宋。

一路无话。不一日,三人来到太湖边。但见烟波浩渺,山岛青翠。他们不敢走大码头,寻了一处僻静渔村,租用一条渔船,由买买提操桨,向西山岛划去。

登上西山岛,但见林木葱郁,景色清幽。问及林屋洞,当地樵夫指引方向,言道洞窟深邃,多岔路,常有人迷路其中,劝他们小心。

三人依言寻到林屋洞入口,只见洞口藤萝垂挂,幽深莫测。点燃早已备好的火把,小心入内。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但见钟乳石千姿百态,地下暗河潺潺流动,水汽氤氲,果然别有洞天。

洞内路径错综复杂,耶律云水不时对照帛书上的隐语和图符,结合洞中岩石走向、水流声音,仔细分辨方向。行至一处三岔洞口,耶律云水停下脚步,观察洞壁上的天然纹路,又侧耳倾听水声,指着中间那条看似最不起眼、水声最沉闷的洞口道:“帛书有云:‘水声闷处,玄机暗藏’。应是此路。”

三人鱼贯而入。此路愈发狭窄潮湿,暗河在此变成一道地下溪流。又行一里有余,前方已无路,只有一面光滑如镜的石壁,溪流至此没入石壁之下,不知所踪。

买买提以手叩击石壁,声音沉闷,似是实心。耶律云水举火把仔细照射石壁,忽道:“官人请看,这石壁上有极浅的刻痕!”

西门庆凑近细看,果见石壁上有些许模糊的刻痕,似字非字,似图非图,与帛书上的某些符号隐隐对应。耶律云水对照帛书,沉吟道:“‘非契非钥,心诚乃现’……莫非机关不靠外力,需以特定方式触动,或……需有缘人?”

西门庆心中一动,想起自己身负九阳神功,至刚至阳,或许与此地有缘?他尝试将手掌贴于石壁,缓缓运转内力。初时并无反应,待他心无杂念,默想寻找玉玺只为保全华夏正统之时,九阳真气竟与石壁产生一丝微弱的共鸣!石壁之上,那些刻痕渐渐发出微光!

耶律云水惊喜道:“有反应了!”

西门庆再加催内力,只见刻痕光芒渐盛,最终构成一个清晰的莲花状图案(并非黑莲,而是庄严肃穆的金色佛莲)。随即,石壁发出一阵低沉的轰鸣,竟缓缓向一侧滑开,露出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洞口!一股陈旧而干燥的气息扑面而来。

洞口之内,是一间小小的石室。室中别无长物,仅中央有一石台,台上端放着一个紫檀木盒,盒上并无锁具。

三人心情激动,走近石台。西门庆深吸一口气,轻轻打开木盒。盒内铺着明黄色锦缎,锦缎之上,赫然是一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镌刻鸟虫篆字的——玉玺!

其色温润,其质无瑕,虽历经岁月,仍散发着令人心折的王者之气。印文正是传说中的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传国玉玺!竟真在此处!

买买提与耶律云水皆屏住呼吸。西门庆伸手,小心翼翼地将玉玺捧起,只觉入手沉甸,仿佛托着千钧重担。这方玉玺,承载着多少王朝兴替、天下苍生的命运!

然而,就在此时,异变突生!

石室入口处,传来一阵阴恻恻的冷笑:“西门庆!多谢你带路,替本座寻得这传国玉玺!此等神器,合该归我黑莲圣教所有!”

只见洞口不知何时已站了数人,为首者,正是一身黑袍、面容笼罩在阴影中的黑莲教重要人物,其身后跟着几名目光呆滞、却气息强悍的教徒,显然是一直暗中跟踪至此!

西门庆心中一惊,对方竟能悄无声息跟踪到此,并趁机关开启时潜入,其实力不容小觑。他迅速将玉玺放入怀中,冷然道:“妖人,尔等果然阴魂不散!今日这华夏重器,岂容尔等邪魔玷污!”

那黑袍人狞笑:“玷污?此乃天命所归!交出玉玺,或可留你全尸!”

买买提早已拔刀在手,护在西门庆身前。耶律云水亦抽出随身短剑,目光坚定。

黑袍人手一挥:“杀!夺玺!”

一场在这千年古洞深处的恶战,骤然爆发!

正是:

踏破铁鞋觅遗珍,洞开石壁现龙鳞。

螳螂捕蝉黄雀后,古洞风云斗法频。

欲知西门庆三人能否杀出重围,保住传国玉玺?那黑莲教妖人还有何诡异手段?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