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我在八零搞事业 > 第65章 检查组来了

第65章 检查组来了(2/2)

目录

再看那出工记录,密密麻麻的名字和手印,后面标注着出工日期和事项(如挖土、和泥、垒墙、编织等),明确写着“自愿为集体草编作坊建设出力,暂不计报酬”。

物资来源说明更是写明了取土的具体荒坡地点(非耕地)、砍伐烧砖用柴的灌木林区域(经老支书口头同意),以及购买煤和木料的简单凭证。

这些材料算不上完美,甚至有些粗糙,但在这个年代的农村,已经显得异常规范和用心了。它们无声地证明着,陆信和苏宁并非胡来,而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做到了公开、透明和有序。

郑科长翻看的速度慢了下来,脸上的表情也从最初的严肃审视,变得略微缓和,甚至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他显然没料到,一个村子自己搞起来的作坊,能做到这个程度。

马魁也凑过去看,越看脸色越难看。他没想到陆信和苏宁动作这么快,准备得如此充分!这完全打乱了他“突袭检查、抓个现行”的计划。

“郑科长,这些……这些也就是他们自己记的,真实性还有待核查啊。”马魁急忙说道,试图挽回局面,“而且,就算账面上看起来清楚,谁知道背后有没有猫腻?比如他们卖草编的钱,真的全都入账了吗?还有,他们用的藤条,说是自己采的,谁知道有没有偷砍集体的林木?”

这已经是赤裸裸的胡搅蛮缠和恶意揣测了。

陆信眉头微皱,正要反驳,苏宁却轻轻拉了他一下,自己上前一步,声音清晰而镇定:

“郑科长,马支书的担心我们可以理解。账目和记录都在这里,欢迎领导们随时核查,也可以找任何一位参与的村民询问。至于草编销售收入,我们每次都由至少两人共同经手,赵三小贩那里也有流水记录可以对应。藤条的来源,附近的山上随处可见,我们采集的都是无主的野生藤条,这一点,村里很多经常上山的老人和孩子都可以作证。”

她顿了顿,目光平静地看向马魁,语气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委屈和不解:“马支书,办这个作坊,是为了给咱们村找条活路,让大伙儿多个收入来源。从开始到现在,我们每一步都尽量公开,也多次向您汇报过。您要是早指出这些问题,我们肯定当场就改正了。现在当着县里领导的面,您这样质疑,我们……我们真是不知道哪里做得不对,让您这么不放心。”

苏宁这番话,以退为进,既摆明了事实,又点出了马魁作为支书事前不指导、事后却来指责的不作为甚至刁难,姿态放得低,道理却站得稳。

郑科长不是傻子,基层的这些弯弯绕绕他见多了。看看桌上扎实的材料,再看看马魁那略显气急败坏的神色,以及苏宁这番合情合理的辩解,他心里已经明白了七八分。这分明是村支书在给想干事的下绊子。

但马魁在县里毕竟有些关系,郑科长也不想把场面弄得太僵。他合上账本,清了清嗓子:“嗯,材料我们先收下,会仔细核实的。看来你们还是做了一些工作的。不过,马支书提出的疑虑,也代表了部分群众的担心,必要的审查程序还是要走的。”

他站起身:“这样吧,带我们去作坊现场看看,再随机找几位村民了解下情况。”

检查,从办公室转向了更广阔的现场。第一回合的较量,陆信和苏宁凭借充分的准备和冷静的应对,暂时稳住了阵脚。但危机并未解除,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马魁绝不会甘心失败,他一定还有后手。而那个神秘的“匿名信”来源,也像一团迷雾,笼罩在众人心头。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