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扩大生产(2/2)
这话像盆冷水,让苏宁冷静了些。是啊,这年头,请个年轻寡妇到家里来做工,难免惹闲话。
“咱们光明正大干活,怕什么?”苏宁咬了咬唇,“再说,春苗姐有孩子拖着,肯定更珍惜这活儿。工钱……咱们可以日结,或者按件算,都行。”
陆信看了她一眼,没再反对:“你决定就行。到时候,让她们娘俩在院子里干活,敞亮。”
这就是同意了。苏宁心里一块石头落地,第二天就央李干事领着,去见了春苗。
春苗是个二十七八岁的妇人,模样周正,眉眼间带着股挥之不去的愁苦和小心翼翼的拘谨。家里确实清贫,墙上还挂着亡夫的遗像。她那个叫石头的儿子,瘦瘦小小的,躲在母亲身后,怯生生地看着来人。
听明白来意,春苗的眼睛里瞬间燃起了希望的光,但随即又黯淡下去,搓着衣角,嗫嚅道:“我……我这手艺,怕入不了您的眼……再说,还有石头要照看……”
“春苗姐,你太客气了。”苏宁赶紧说,“李干事都夸你手巧呢!孩子没事,带来就行,院子里随便玩,不耽误事。工钱咱们按编的东西算,多劳多得,你看成不?”
最终,在生活和希望的双重驱动下,春苗红着眼圈答应了。约定好第二天就开始上工,一天先保证八毛钱的基本工钱,超出部分另算。
回去的路上,苏宁脚步轻快。解决了人手问题,就像给即将启航的小船配上了桨。
陆信听说谈妥了,没多说,只是下午收工后,默默地把院子里收拾出一块平整地方,搬来了两个旧树墩当凳子,又用竹竿和破席子搭了个简易的凉棚。
第二天,春苗果然早早带着石头来了。她确实手巧,苏宁只简单演示了一遍编野餐篮的起底手法,她看了一遍就能上手,虽然开始有些生疏,但很快就变得有模有样,甚至比苏宁做得更细致。石头也很乖,不哭不闹,就在院子里玩泥巴,或者看蚂蚁搬家。
院子里多了两个人,顿时有了生气。竹篾穿梭的沙沙声,春苗偶尔低声请教的声音,石头稚气的自言自语,混合着灶房里飘出的饭菜香,让这个新家,真正有了过日子的热闹劲儿。
陆信下工回来,看到这景象,脚步顿了一下。他没说什么,只是洗手吃饭时,破例给石头碗里多夹了一筷子炒鸡蛋。
晚上,春苗娘俩走后,苏宁一边收拾着春苗今天编好的几个半成品,一边对陆信说:“春苗姐手真快,照这个速度,下个月展销会,咱们能多准备不少货。”
陆信“嗯”了一声,目光落在院子里那个小小的凉棚上,忽然道:“明天我去趟后山,看看有没有更韧的藤条。老是这种竹子,花样有限。”
他这是在为长远打算了。苏宁心里一暖,重重点头:“好!”
夜色渐深,新房里灯火温暖。
创业的路,终于不再是苏宁一个人孤独地摸索。有了帮手,有了方向,虽然前路依旧未知,但并肩同行的人多了,底气也便足了。
而那个沉寂的系统,在苏宁因为找到帮手而心神松弛的某一刻,再次于她脑海深处,发出了一声极其轻微、却带着更明确指向的警示:
【滴——检测到重生者‘林秀儿’对宿主经济行为关注度提升……建议宿主谨慎评估合作对象背景……】
提示音一闪即逝。正沉浸在初步成功喜悦中的苏宁,并未能清晰捕捉到这稍纵即逝的警告。她的全部心神,都已投注在那小小的草编事业和这个充满希望的新家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