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老李,你想屁吃了! > 第273章 赴京赶考。

第273章 赴京赶考。(2/2)

目录

台下,是四十余名已然整装待发、行囊在肩的学子。他们穿着统一的、浆洗得干干净净的青色细布儒衫,虽无绫罗绸缎的华彩,却显得干净利落,精神抖擞。

晨光映照着一张张年轻而略带稚嫩,却已被知识和信念武装起来的脸庞,他们的眼神格外明亮,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期待与破釜沉舟般的坚定,也隐隐压抑着一丝对未知前路的紧张与敬畏。

“孩子们!”杜远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沉稳,如同定海神针般传入每个人的耳中,抚平着那细微的波澜。

“宣言已传遍天下,你们的姓名,你们求学的决心,你们代表的希望,已然随着那一张张报纸,飞入了千家万户!

从此刻起,你们不再仅仅是金谷学堂苦心栽培的学子,更是天下无数寒门士子的缩影与代表,是陛下新政能否扎根的先行者,是承载着万钧期望的开拓之人!”

他深邃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一张年轻而执着的脸庞,仿佛要将他们的样子刻在心里:

“前路漫漫,关山难越,我知道你们心中或有忐忑,有对家乡亲人的不舍,有对前程未卜的忧虑。

这都很正常!但请你们务必记住,你们身后,站着的是千千万万期盼着你们能闯出一条生路的寒门同胞!

站着的是力排众议、赋予你们机会的皇帝陛下!站着的是这倾尽心血培养你们的金谷学堂,以及我和你们所有的师长!

秦小公爷、程小公爷他们教给你们的,不仅仅是几式防身的拳脚,更是在危难时刻能够临危不乱、保全自身的勇气与智慧!”

“此行赴京,千头万绪,我唯独强调一点!”杜远的声音陡然加重,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团结!互爱!互助!

你们四十余人,从此便是一个整体,一个荣辱与共、生死相依的整体!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任何挑衅刁难,必须如同一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遇事多商议,不可独断专行,务必听从魏先生和几位队正(杜远指定了几名年纪稍长、性格沉稳、素有威望的学子为临时队正)的统一安排。

记住,你们的安危,比考试本身更重要!只有全须全尾、平安抵达长安,才能谈及其他,才有资格去追逐你们的梦想!”

“此外,”杜远话锋一转,语气中带上了几分深意与叮嘱,“你们要善用我们已经造起的声势,善用舆论这把无形的利器。

路上若遇到明显的不平之事,或察觉有人刻意刁难、设置障碍,不必意气用事,硬碰硬并非上策。

可设法通过沿途驿站传递消息,或求助当地风评正直的官吏,将情况如实记录、传递回来。放心,《长安报》和我们在长安的人,会时刻关注你们的动向,会为你们遭遇的不公发声!

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看着,你们是如何在陛下的光辉照耀下,一步一个脚印,堂堂正正地走向长安的!这本身,就是对宵小之徒最有力的回击!”

“谨记杜公教诲!”四十余个声音汇聚成一股坚定的洪流,齐声应和,声浪仿佛要冲开天边的云霭,在杜家村的上空久久回荡。

魏叔玉走上前,做了最后一遍细致到时辰和路线的行程安排叮嘱。

为了分散风险,也为了更广泛地传播科举的消息,他们将被分成几个小队,选择不同的官道、水路前往长安。

每队都配备了充足的盘缠、耐储存的干粮、应对常见疾病的药物,以及证明身份来历的官府文书和多份那份足以撼动人心的《宣言》副本。

翌日清晨,东方才刚刚泛起鱼肚白,杜家村便已苏醒。几乎全村男女老幼,都自发地聚集在了村口那棵枝繁叶茂的大槐树下,为自己村子里这些即将远行、承载着无限希望的学子们送行。

父母的千般叮咛,妻子的万般不舍,孩童懵懂的泪眼……交织成一幅感人至深的画卷。空气中弥漫着离愁别绪,更充盈着殷切的期盼。

杜远、魏叔玉、以及前来送行的秦怀玉、程处默等人,站在人群的最前方。

时辰已到,杜远目光扫过整装待发的学子们,深吸一口气,大手猛地向前一挥,沉声道:“出发!”

四十余名青衫学子,背负着沉重的行囊与更沉重的梦想,齐刷刷地转向送行的亲人乡邻,向着那片生养他们的土地,向着那些期盼的眼神,深深一揖,长久不起。

随即,他们毅然转身,不再回头,踏着清晨草木上的露珠,分成几股细流,义无反顾地走向那蜿蜒曲折、通往帝国心脏长安、也通往未知挑战与辉煌可能的漫漫长路。

朝阳终于挣脱了地平线的束缚,将万道金光洒向大地,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也映照着杜家村村民们那混合着担忧、骄傲与无限期盼的复杂眼神。

希望的种子已经怀着巨大的勇气播下,但它们能否顶破压在头顶千百年的坚硬冻土、能否抵御暗处袭来的风雨、最终迎来破土而出、沐浴阳光的那一天,严峻的考验,其实,才刚刚拉开序幕。

而与此同时,在长安城内某些深宅大院之中,收到这些“不识时务”的寒门学子已然分批上路的确切消息后,一道道冰冷而阴鸷的指令,也如同毒蛇出洞,悄然沿着隐秘的渠道,传递了下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