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原主的秘密与三方角力(2/2)
窗外沉默了一下,嬷嬷再次开口,声音压得更低:“娘娘说,此物关系重大,牵扯一桩十年前的旧案。李嫔娘娘将其交出,是明智之举。娘娘承您这份情。”
十年旧案!李嫔心头一震。
“娘娘还让老奴提醒您,”嬷嬷继续道,“德妃娘娘近日,似乎在暗中查访所有与已故前太子太傅文渊阁有关的人和事。李嫔娘娘,您好自为之。”
文渊阁!前太子太傅!姓文!
所有的线索在这一刻仿佛“啪”一声连接上了!笔迹模仿、“文”字腰牌和印章、十年前倒台的前太子太傅……这是一个沉寂多年,如今企图死灰复燃,甚至可能意图报复皇权的政治势力!而原主的家族,很可能就与这位文太傅有旧!
嬷嬷的身影悄无声息地离去。李嫔靠在窗边,冷汗已经湿透了寝衣。她终于摸到了冰山之下那巨大阴影的轮廓,但这真相让她不寒而栗。
端妃的提醒言犹在耳,德妃的动作果然就来了。
几天后,德妃召见李嫔,闲话几句后,便似笑非笑地问道:“李嫔妹妹入宫也有些时日了。本宫记得,你父亲是兵部李侍郎?说起来,李侍郎当年,似乎还在文渊阁文太傅门下听过几天学?可有此事?”
来了!德妃果然查到了!
李嫔心中警铃大作,面上却露出恰到好处的茫然和一丝追忆:“回娘娘,臣妾年幼,对父亲前程旧事所知不多。只恍惚听母亲提过一嘴,说父亲年轻时确曾仰慕文太傅学问,有过短暂请教,但并无深交。后来文太傅……出事,父亲便再未提及了。”她将自己和家族与文太傅的关系,定性为微不足道的、早已断绝的“短暂请教”。
德妃盯着她,眼神锐利,似乎在判断她话语的真伪。
就在这时,安公公突然来了,传皇帝口谕,召李嫔即刻前往御书房。
李嫔和德妃都是一怔。
御书房内,皇帝赵璟的气色似乎比前几日好了些,但眉宇间依旧带着疲惫。他没有绕圈子,直接问道:“李嫔,朕听闻你近日在研读医书?”
李嫔心中一动,恭敬回答:“是,臣妾闲来无事,翻阅端妃娘娘所赐医书,觉其中奥妙无穷。”
“哦?”皇帝挑眉,“可有所得?”
李嫔知道,这是她展现价值、同时也是撇清自己的机会。她将事先准备好的、那份关于香料药材“风险评估方法”的纲要,以及她“偶然”从医书中看到的关于“某些域外香料可能影响心神,需谨慎辨用”的“读书笔记”,呈给了皇帝。
她没有直接提及“迷迭殇”和皇后,只是从学术和关心龙体的角度出发。
皇帝看着那份条理清晰、甚至带有简单分类图表的纲要,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深思。他沉默良久,才缓缓道:“你有心了。看来端妃……倒是给了你些好东西。”
他这话意味深长,既肯定了她的“用心”,也点出了她与端妃的接触在他掌控之中。
“朕会让太医院看看。”皇帝将纲要放在一边,忽然像是随口一提,“李侍郎近来在兵部差事办得不错。你既已晋位嫔,也该让家人沾沾喜气。过几日,让你母亲递牌子进宫来看看你吧。”
皇帝的话如同平地惊雷,在李嫔心中炸响!
让她母亲进宫?在这个德妃紧逼调查她家族与文太傅关联的敏感时刻?皇帝这是单纯的恩典,还是……想借她母亲的口,确认些什么?或者,这根本就是一个诱饵,想看看谁会趁机与她母亲接触?
这场围绕着她身世的暗战,终于要波及宫外的家人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