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刘邦穿三国?朕让大汉再次伟大 > 第121章 调兵

第121章 调兵(2/2)

目录

他自起兵讨董以来,凭借四世三公的雄厚底蕴,吞韩馥、灭公孙,雄踞河北四州,一路顺风顺水,何曾遭受过如此惨重的失败?

更何况,此番南下,他已然存了与朝廷分庭抗礼、甚至更进一步的心思,却出师未捷,先折两员最顶尖的上将和数万精锐,这让他如何不惊?如何不怒?颜面何存!

阶下,郭图、审配、逢纪、许攸等一众谋士,以及淳于琼等将领,皆屏息垂首,无人敢在这个时候触怒正处于暴怒中的明公。

一片令人窒息的沉默中,唯有素来以刚直敢言着称的田丰,眉头紧锁,出列躬身道:

“明公息怒!胜败乃兵家常事。颜、文二位将军勇则勇矣,然轻敌冒进,致有此败。虽折损颇重,然我军根基未动,实力犹存。”

“此刻当暂缓南下攻势,重整军备,深沟高垒,与曹操相持。同时,可遣精锐骑兵,分为数队,不间断地袭扰兖州各郡县,断其粮道,疲其民力,待其师老兵疲,露出破绽,再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而定!此乃万全之策也。”

然而,此刻的袁绍正在气头上,且素来不喜田丰言语间的直率与时常流露出的“早已料到”的姿态。

他听到“轻敌冒进”、“暂缓攻势”等词,觉得分外刺耳,仿佛是在指责他的决策失误。

他强压怒火,冷哼一声,语气不善:“哦?依元皓之见,是本将军决策有误,致使颜良、文丑兵败身亡咯?如今损兵折将,反倒要龟缩不出?”

田丰一怔,欲要辩解:“明公,丰并非此意……”

“够了!”袁绍不耐烦地打断他,目光扫向其他谋士,“元皓之策,太过迟缓!岂不闻一鼓作气之理?我军新挫,正当速遣良将,重整旗鼓,以雪前耻!尔等还有何策?速速道来!”

谋士沮授见气氛尴尬,连忙出列打圆场,提出一个折中方案:“明公,颜良、文丑新丧,河北确需猛将提振士气。授以为,可调‘先登营’统领鞠义将军前往河南主持大局。”

“鞠将军昔日界桥之战,大破公孙瓒白马义从,威震河北,善打硬仗,正可当此重任!”

袁绍闻言,眉头却皱得更紧。

他对鞠义此人颇为忌惮,因其功高且性情骄悍,不好驾驭,便摇头否决:“鞠义?此人勇则勇矣,然性骄矜,好大喜功,非统帅之才。不可!”

一直冷眼旁观的许攸,敏锐地察觉到袁绍既想挽回败局,又不愿完全倚重田、沮二人推荐人选的心思,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上前一步笑道:

“明公,攸有一策。并州方面,张合、郭淮二将,以寡敌众,竟能将吕布阻于上党城下,使其寸步难进,足见其能守善战,颇有韬略。如今河南前线正需此等稳健之将。”

“不若将张、郭二将调至白马、延津一线,主持防务,必能稳守阵脚,徐徐图之。”

袁绍觉得此议似乎可行,微微颔首:“嗯……张俊乂、郭伯济?倒是……”

“明公不可!”沮授一听大惊,急忙劝阻,“并州乃我侧翼屏障,吕布骁勇,麾下张辽、高顺皆万人敌!全赖张、郭二将苦苦支撑,方能保住壶关、上党不失。”

“若此时将二人调离,并州防线必然空虚!吕布若趁势猛攻,则我并州危矣,邺城亦将暴露于兵锋之下!万万不可!”

袁绍被沮授这么一喊,刚觉得不错的想法又被否定,心中愈发烦躁不堪。

他看了看面色不豫的田丰,又看了看焦急的沮授,再瞥见许攸那略带得意的眼神,只觉得这群谋士意见纷纭,无一可令他称心如意。

一股无名火直冲顶门,他猛地一拍案几,厉声道:

“这也不可,那也不可!难道就坐视曹操猖獗不成?!罢了!既然并州动不得,那就还用鞠义!他不是自诩善战么?就让他去河南!告诉他,若不能击败曹操,提头来见!至于并州……让高览多加小心,紧守关隘便是!”

这番近乎赌气的决定,让田丰、沮授面色一白,还想再劝。但袁绍已拂袖起身,不容置疑地道:“此事已决,毋庸再议!散了吧!”

说罢,头也不回地转入后堂。

留下堂下一众文武,面面相觑,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奈与忧虑。田丰长叹一声,沮授摇头不语,许攸则嘴角微露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

让骄悍的鞠义去对抗势头正盛的曹操,而削弱并州本就吃紧的防御……明公此举,实非明智啊。

然而,君命已下,众人也只得各怀心思,躬身退下。

袁绍一意孤行的决策,为河北未来的战局,埋下了更深远的隐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