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恰谈合作(2/2)
“干杯!”我举起酒杯,与他重重一碰。
晶莹的酒液在杯中晃动,映照着包间里奢华的灯光,也映照出我眼中深藏的算计与冷静。这杯酒下肚,意味着我半只脚已经踏入了那个充满诱惑与风险的灰色地带。
前方的路,是青云直上,还是万劫不复,就看自己如何在这钢丝上行走了。
这顿饭,在看似宾主尽欢的氛围中结束。
吃完饭,李明远非要给我安排住宿,说青禾最好的“青禾宾馆”已经订好了房间,我婉言谢绝了。
他也不勉强,笑着给我拦了辆出租车,叮嘱司机送我到提前订好的小旅馆,临上车前还拍了拍我的肩膀:“老弟,有事随时打电话,青禾地界,老哥说话还算管用。”
出租车驶离喧嚣的饭店区域,最终停在了一条相对僻静街道旁的一家小旅馆前。旅馆门脸不大,霓虹招牌缺了几个笔画,显得有些寂寥。
付钱下车,夜风一吹,酒意散了些,头脑愈发清醒。
正要走进旅馆,目光瞥见楼下那个亮着昏黄灯光、尚未打烊的报刊亭。玻璃窗后陈列着各式报刊,《参考消息》、《南方周末》这些熟悉的面孔旁边,一份名为《财经周刊》的杂志封面标题吸引了我的目光——《城市化的浪潮:下一个十年,房地产将走向何方?》。
深蓝色的封底上,这几个白色大字显得格外醒目,带着一种预言般的冲击力。
2003年的内陆县城,大家还在琢磨着怎么攒钱盖自建房,“房地产”三个字听着还带着点遥远的陌生感,但我心里莫名一动,掏出两枚一元硬币递进窗口。“拿一本这个。”
回到简陋的宾馆房间,我并未立刻入睡,而是就着昏暗的台灯,仔细翻阅那本杂志。
里面关于土地出让、信贷政策和未来城市发展的分析,像一道闪电划过脑海。
这次去西山市招商引资,水城区的几个领导在饭局上不经意间的抱怨言犹在耳:“……房价这两年蹿得厉害,我们这点工资,都快赶不上趟了……以后年轻人想在市区安家,难喽!”
我合上杂志,房间内只剩下窗外偶尔驶过的车声和老旧空调低沉的嗡鸣。河清县如今确实发展滞后,城建老旧,商品房市场几乎一片空白。但正如这本杂志所预示的,城市化的大潮无可阻挡。全国Gdp都在高速奔跑,河清县这几年的经济数据也在稳步提升,财政收入的增加是实实在在的。
人来了要住,城市要扩,这房地产的热度,迟早得烧到内陆县城来。现在河清的房价才七百多一平,要是真赶上这波浪潮,那可不是小数目。
“河清县明年据说也有旧城改造计划……”这个之前只在机关食堂饭桌上偶尔听闻的模糊传闻,此刻在脑海里变得异常清晰。
虽然只是传闻,尚未形成红头文件,但春江水暖鸭先知,风声起处,往往就是机遇孕育之地。
我将杂志轻轻放在床头柜上。在这一刻,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在这个信息就是资本、远见就是财富的时代,某些看似不起眼的消息,其背后可能蕴藏着难以估量的价值。
关键在于,你是否具备发现它的眼光,以及……运用它的智慧和胆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