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恰谈合作(1/2)
“李局您消息真灵通。”我笑了笑,夹起一粒花生米,慢条斯理地说,
“确实有这么个初步规划,省里还在论证阶段,具体路线走哪儿、承建方花落谁家,都还没个准谱,变数大得很呐。”我含糊地回应。
“有规划就好!有规划就有盼头!”
李明远眼睛一亮,身体不自觉地向我这边倾斜,声音也压低了些,带着一种“咱们自己人”的亲密感,“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也是你们河清发展的重大机遇!不瞒你说,我有个铁哥们,姓赵,叫赵大庆,就是咱们本地人,在云州搞建筑有些年头了,公司有资质,实力雄厚,人也绝对靠谱!”
他端起酒杯跟我碰了一下,意味深长地看着我:
“等这个项目有眉目了,到时候……可能还真少不了要麻烦兄弟你,帮忙牵个线,搭个桥,在关键部门或者领导面前,帮着递个话,引荐一下。你放心,大庆那人懂事,规矩他都懂,后面具体的事情,他自然会去运作,绝对不让兄弟你为难!”
我心里清楚,这“牵线搭桥”,就是让我利用在领导身边的便利,提供信息,创造接触机会。这“懂事”和“规矩”,自然指的是利益交换。
我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苦笑道:
“远哥,不,李局,您真是太抬举我了。跟您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我这个政研室副主任,听着好听,其实就是个‘文字匠’,负责写报告、搞调研,伺候领导笔墨,纯纯的清水衙门,对上不对下,手里没半点实权。铁路这种大项目,那都是交通、发改那些强势部门,还有县里主要领导亲自抓的蛋糕,我这种小角色,连边上闻闻味儿的资格都勉强,哪里插得上话哟!”
我这话半真半假,既点明了自己的位置看似关键实则无权,也是一种以退为进的试探。
李明远混迹官场多年,哪里听不出我的弦外之音,他哈哈一笑,用手指虚点着我:
“林涛啊林涛,你跟老哥我还耍滑头!是,你是没直接审批权,但你天天在张县长眼前晃悠,这就是最大的权力!领导的一句话,一个态度,有时候比红头文件还管用!‘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那是老黄历了,你现在是‘近臣一言,重于九鼎’!风向哪边吹,你比谁都先知道!”
他凑近了些,声音压得更低,带着蛊惑:
“老弟,你还年轻,有些道理可能还没悟透。在咱们这圈子里,‘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有时候,太清高了,太讲原则,反而没朋友,路也走不宽。老哥我还能坑你不成?就是给你引荐个靠谱的朋友,多铺一条路。成不成,看机缘,但这份人情,赵总,还有我,都记在心里!”
他这话已经说得很直白了,既点出了我潜在的能量,也抛出了利益和关系的诱惑。
我沉吟着,没有立刻答应,也没有断然拒绝。手指轻轻摩挲着温热的酒杯,面露思索之色。
过了十几秒,我才抬起头,看着李明远,语气变得认真而谨慎:“李局,您的意思我明白了。您把我当自己人,这份情我林涛领了。”
我顿了顿,字斟句酌地说:“这样,等项目有更确切的消息,到了合适的时机,如果力所能及,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我可以帮忙问问情况,或者……创造个不显得太突兀的机会,让赵总那边能和相关部门的人接触一下。但更多的,我真的不敢保证。”
我没有把话说死,留下了充分的弹性空间。“合适的时机”、“力所能及”、“不违反原则”,这些都是活扣,可进可退。
李明远这种官场老油条,知道这已经是目前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了。他脸上笑容更盛,再次举起杯:“好!要的就是你这句话!老弟是个明白人!来,为了咱们的友谊,也为了将来的合作,再干一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