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血路(2/2)
淳于琼被亲兵从睡梦中紧急唤醒,匆匆披甲登上望楼。放眼望去,只见曹军大营方向火光缭乱,人影穿梭,鼓声号角声不绝于耳,俨然一副即将大举进攻的态势。他眉头紧锁,心中惊疑不定,暗自思忖:“曹操这厮,究竟意欲何为?佯攻张儁乂是虚,实则想趁我新至,立足未稳,偷袭我主营?还是想声东击西,两面开花?”
他生性本就偏向谨慎,加之接替文丑不久,对各营将领的指挥、士卒的磨合尚在熟悉之中,对曹操的狡诈用兵更是深怀忌惮。反复权衡之下,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最为稳妥的策略——固守大营。“传令各营!紧守营门,弓弩手上墙戒备,没有我的将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出营迎战!再多派精锐斥候,设法靠近查探,务必弄清曹军真实意图!”
他决定以不变应万变。只要自己的大营稳固不失,曹操就依然处于被围困的态势,迟早是囊中之物。至于张合那边……他相信以张儁乂之能,守住营寨应当无虞,即便有些压力,待自己查明虚实后再出兵救援也来得及。
正是淳于琼这片刻的犹豫、错误的判断以及对“稳妥”的坚持,为曹操赢得了突围计划中最为宝贵的时间窗口!
张合营寨前沿,战斗已进入白热化。曹军步卒在乐进的指挥下,悍不畏死地连续发动冲击,虽然未能突破栅栏,但给袁军造成了持续的压力和伤亡。而营内多处火头虽被控制,却也牵制了张合不少兵力和注意力。
曹操在后军望楼上,目光如炬,紧紧盯着战场的每一个细微变化。他看到张合营内救火引发的混乱,看到正面部队的顽强牵制,也注意到淳于琼方向始终没有援兵出现的迹象。
时机已至!
他猛地转身,对传令兵厉声道:“传令!全军按预定序列,即刻撤退!目标濮阳,轻装疾行,不得延误!”
命令迅速传遍后军。早已准备就绪的曹军主力,包括伤兵和必要的轻便辎重,开始井然有序地快速从大营东门撤离。他们果断抛弃了大部分营帐、重型器械和不必要的物资,只携带随身兵器、弓弩以及数日口粮,力求速度。
与此同时,乐进和夏侯渊接到了断后并伺机脱离的命令。他们指挥着麾下将士,对张合营寨保持着强大的压力,时而猛攻,时而伴退,死死缠住张合的主力,使其无法迅速组织兵力出营追击。
当天边泛起第一抹凄冷的鱼肚白时,张合终于彻底扑灭了营内余火,并击退了曹军断后部队的最后一次佯攻。他清点战场,营寨栅栏多处受损,内部部分区域被焚,自身伤亡亦达千余人,虽击退了曹军,但部队疲惫,短时间内已无力组织起有效的追击。
而直到天色大亮,淳于琼派出的斥候才终于确认,曹军大营早已空空如也,昨夜那震天的鼓号与密集的火光,不过是曹操精心布置的一场“空营计”。淳于琼得知真相,气得面色铁青,暴跳如雷,急令部队出营追击,但曹操主力已远遁,只抓到了一些零星掉队的伤兵,已然追之不及。
曹操策马立在一处远离战场的高坡上,最后一次回望。身后,是那条用鲜血、烈火与无数忠勇将士生命铺就的突围之路,更远方,白马城孤独的轮廓在晨曦中依稀可辨。他知道,刘延和他那些坚守至今的部下,已被他无奈地、永久地留在了那片绝地。
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仿佛戴上了一副冰冷的面具,唯有那双深陷的眼眸中,藏着无法言说的疲惫与一丝刻骨的痛楚。突围成功了,主力得以保全,但代价是何等的惨重。黎阳陷落,白马沦丧,北境屏障尽失,麾下历经血战的精锐经此一夜又折损不少……
他猛地一拉马缰,决绝地调转马头,不再回顾那片浸满血与火的土地。
“走!”
声音嘶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他一马当先,向着东南方向的濮阳,疾驰而去。身后,残存的曹军队伍如同一条负伤的长龙,沉默而迅疾地跟上。
朝阳终于挣脱了地平线的束缚,将金色的光芒洒向大地,照亮了满目疮痍的战场,照亮了那条蜿蜒东去、尚未干涸的染血之路。曹操的兖州保卫战,在失去了所有河北屏障之后,于一片狼藉、悲壮与无奈中,被迫拉开了更为艰难惨烈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