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西河烽烟起(1/2)
河东郡,汾水之畔,初夏的风已然带着几分燥热。广阔的平野上,旌旗遮天蔽日,刀枪剑戟反射着阳光,形成一片令人心悸的金属森林。吕布亲率的长安主力在此与徐晃的河东边军顺利完成会师,兵合一处,声势浩大。与远在白马-黎阳前线那惨烈、压抑得令人窒息的气氛截然不同,此地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锐意进取、蓄势待发的昂扬战意。
中军大帐内,气氛肃穆。吕布并未穿戴那身标志性的沉重明光铠,只着一套轻便灵活的鱼鳞细甲,外罩一件暗红色锦袍,显得干练而从容。他卓立于巨大的并州山川地势图前,目光沉静如水,仿佛已将所有山川险隘、敌我态势尽收心底。徐晃、陈宫、张绣等核心将领分列左右,屏息以待。
“高干。”吕布修长有力的手指精准地落在并州州治晋阳的位置,声音平稳,“袁本初的外甥,受其舅父重托,谨守并州,其核心任务,便是看住我们的北疆,防我东出。此人能力中庸,谈不上雄才大略,但守成尚算有余,加之并表里山河,地势险要,民风素来彪悍难制。若我军选择强攻硬打,即便最终能攻克,也必然伤亡惨重,耗时日久,此非上策,亦非我所愿。”
徐晃闻言,踏前一步,抱拳行礼,声如洪钟,带着久镇边关的沉稳:“回禀温侯,末将驻守河东多年,与高干所部摩擦不断,对其虚实颇为了解。其麾下主力,确如温侯所料,大部分集中于上党郡,尤其是壶关、天井关一线,倚仗太行山天然屏障,构筑坚固防线,专司防范我军自河东东出。相比之下,其老巢太原郡,尤其是晋阳周边,驻防兵力相对薄弱,然而晋阳城高池深,粮草充足,亦非旦夕可破之易与之辈。”
陈宫轻抚颌下清髯,眼中闪烁着谋士特有的睿智光芒,接口分析道:“高干此人,据各方情报显示,性情不算果决,甚至有些优柔,易受外界信息与麾下将领意见左右。其当前首要战略目标乃是防守,确保并州不失,而非主动进攻。因此,我军若大张旗鼓,摆出主力强攻上党险关的架势,正中其下怀,彼必凭借地利,据险固守,将战事拖入旷日持久的消耗泥潭,此于我军速战速决、争取主动之初衷,大为不利。”
吕布微微颔首,嘴角勾起一丝混合着自信与算计的弧度,那是一种久经沙场、深谙兵家诡道者才有的神态:“故而,我们此番用兵,不能遂他心意。我们得让他猜,让他心中生疑,让他恐惧,让他摸不清我军真正的兵锋所指!”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沉稳地划动,先指向壶关方向:“公明(徐晃字)!”
“末将在!”徐晃肃然应声。
“着你率领本部两万兵马,再予你部分辅兵,多带旗帜、锣鼓、灶具,大张旗鼓,做出我军主力意欲猛攻上党壶关的强势姿态!沿途多立营寨,广布疑兵,每日派斥候频繁逼近关下探查,入夜则鼓噪呐喊,制造大军云集、即将攻关的紧张气氛。我要你牢牢吸引住高干的注意力,让他认定我军战略重心就在上党,将并州主力死死钉在壶关一线!”吕布的命令清晰明确。
“末将领命!必使高干深信不疑!”徐晃慨然应诺,眼中燃起战意。
“而真正的攻击主力,”吕布的目光转向一旁跃跃欲试的张绣和沉稳的陈宫,“则由我亲自统领,以伯渊(张绣字)麾下西凉骁骑为先锋,公台(陈宫字)随军参赞机要,我们不走上党那条明路。”
他的手指沿着汾水河谷缓缓北上,随即在吕梁山区域猛地向西一折,精准地点在了与河东郡接壤的西河郡边界:“我们走这里!秘密穿越吕梁山脉的崎岖隘口,出其不意,直插西河郡腹地!”
张绣眼中精光一闪,带着些许疑惑,但也充满了对冒险的兴奋:“西河郡?此地并非通往晋阳的官道要冲,且山高林密,道路艰险难行,大军转运恐非易事……”
“正因它非兵家必争之显要之地,高干在此处的防御必然松懈,守备力量薄弱!”吕布打断他,语气斩钉截铁,充满不容置疑的笃定,“山路难行,方能达成战术的突然性!我军近年来普及马镫,装备蹄铁,无论是骑兵的稳定性还是驮马的耐力皆非往日可比,山地行军能力已远超寻常部队!一旦成功拿下西河郡,我军便可沿其境内汾水支流快速东进,直接威胁太原郡毫无防备的侧翼,甚至有可能截断上党前线与晋阳老巢之间的联络通道!届时,高干首尾不能相顾,后院起火,必然惊慌失措,是继续死守上党,还是仓皇回救太原,其决策必乱!”
陈宫适时补充,将战略意图阐释得更加透彻:“温侯此策,正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妙用。徐将军在壶关方向大张旗鼓,佯攻惑敌,吸引并牵制高干主力;温侯则亲率真正的精锐,执行千里奇袭,剑指西河。只要西河一下,我军便如同将一把锋利的匕首,悄无声息地抵在了高干最柔软的腰肋之上。整个并州战局的主动权,便将彻底掌握在我军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