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一线希望(1/1)
穹老怪的胸口微微起伏,幅度极缓,似叹似息,带着难以言喻的沉重。那并非感叹王谢的年轻通透,而是叹自己,叹自己这一生。叹自己这一生苦苦求“道”五百年,踏遍千山,历经万险,斩过同辈,抗过高修,到头来,竟被一句“舍道可得长生”轻易击中心魂最柔软的地方,溃不成军。
他终于不得不承认,王谢所言之法,或许真的不是为那些意气风发、前途无量的年轻修士所设,而是为他这种油尽灯枯、寿元将尽的垂暮之人量身定做。那并非登临仙途的大道之选,而是绝境求生的余途之道;不是意气风发的修行者的未来,而是走投无路的垂暮修士的最终归宿。大道无情,从不因修士的执念而网开一面;然天道尚有好生之德,总会为绝境之人留一线残生。而王谢所言的法门,便是他如今在黑暗中看到的那一线希望。
只是世人从未见识过这般悖逆常规的法门,便轻易将其斥为“邪道”。可邪与正,从来不过是一线之隔,是世人基于自身认知的主观判定——凡无法理解、超出常规者,皆以“邪”字拒之,何其狭隘。穹老怪心中泛起一丝淡淡的讥讽,讥讽世人的固执与短视,可那讥讽很快便被更深沉的苦意冲淡——他自己,不也曾是这般固执的人吗?
他嘴角微微一动,牵起一丝似笑非笑的弧度,那弧度里满是自嘲,眼底却浮起一抹几不可察的苍凉,像深秋的寒潭,深不见底。那笑中有对世俗的冷意,也有对自己的自嘲。原来修士穷尽一生所修的“道”,终究敌不过一个“生”字;原来修了几百年,勘破了无数虚妄,到头来,还是要在“死”字面前低头,暴露最本质的渴望。
他心中忽然生出一种奇异的明悟:修途再高,神通再强,终归不过是人与天的角力。而在那场注定失衡的角力之中,从来没有真正的胜者。天不语,却恒在,无声无息地掌控着一切,修士拼尽全力能做的,不过是延缓那必然到来的败局,多苟延残喘几日罢了。
他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也非超脱生死的不死之灵,他不过是芸芸修者中,一名拼尽全力苟延残喘至今的老怪,有着最朴素的求生欲。若真到了别无选择的那一刻,他恐怕……仍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手,死死抓住王谢所言的那一道“稳妥”,抓住那最后一线生机。
那“稳妥”二字,在旁人耳中或许平淡无奇,甚至带着几分诡异,可在他心底,却掀起了一阵隐秘而剧烈的颤动。它意味着“可掌控”,意味着“有希望”,意味着或许能挣脱天道的桎梏,真正做到命不由天——这是他五百年修行,从未真正触及过的奢望。
他清楚地知道,这样的念头一旦生出,于正统修途而言,便是“堕”,是背离大道的异端;可他也清楚,修行之途本就崎岖,从来不是一条直线走到头,原本就是无数次的“堕”与“悟”的交替,是在迷茫中寻找本心的过程。因为那并不是单纯的贪生,而是他一生修途最后的执念,是支撑他走过五百年风雨的精神支柱。他不怕死,却怕死得悄无声息,死得毫无痕迹,仿佛从未在这天地间存在过。
修士毕生求道,究其根本,为的不就是“不朽”二字吗?为的是让自己的名字、自己的道,被天地铭记,流传万古。可若身陨神灭,连天地都不记得他的存在,那这五百年的苦修,这无数次的生死搏杀,意义又在哪里?若王谢所言非虚,此法真能让他在天地间留下哪怕一丝微弱的神识、一点残缺的念头,不随风而散,不被岁月遗忘——那所有的牺牲,所有的背离,便都值得。
那一丝念头,或许再也无法修炼功法,再也无法凝聚形体,再也无法叱咤风云,却仍是“穹老怪”,仍是那个苦修五百年的自己。能被世间记得,能被岁月容纳,即便是以一种非人的方式存在,也胜过彻底化为虚无,连回忆都无从附着。
他终于缓缓闭上眼,长长的睫毛在枯瘦的面颊上投下浅浅的阴影,神色复杂难辨,似有释然,似有不甘,又似有决绝。那一刻,他的心境静得出奇,静得仿佛连呼吸都在渐渐远去,与这天地融为一体。那不是勘破一切后的平静,而是一种深至极处的疲惫,一种与命运、与天道争斗了五百年后,终于不愿再争、也无力再争的倦意。
他不再去思索“道”与“邪”的界限,不再去权衡其中的是非与得失,那些曾经被他奉为圭臬的准则,在“生”的渴望面前,都变得不再重要。因为他已彻底明白,王谢之言于旁人是石破天惊的震惊,于他,却是绝境中的救命稻草,是黑暗中的一线生机。
只是这救命,并非救他这具早已油尽灯枯的肉身,而是救他那一点早已被岁月碾碎、被绝望包裹,却仍不肯彻底熄灭的“活下去”的心念。那心念如烬,细微得几乎看不见,脆弱得仿佛一阵风就能吹散,却比他修炼过的任何灵火都更坚韧,更难熄灭。
它在无声地燃着,在他灵海最深处,在残存的意识缝隙里,在所有衰败与腐朽的尽头,一息接一息地呼吸着,顽强地维系着最后的“存在”。那不是修士引以为傲的灵光,也不是神通秘法的余韵,而是最纯粹的人的本能,是所有生灵与生俱来的执念——拒绝消亡,渴望存在。
穹老怪的指尖依旧在轻颤,幅度未减,像是生命最后的余韵,又像是某种决心的外化。那细微的颤抖之中,隐约透出一种古老而悲凉的意志,一种跨越了五百年岁月的执念:哪怕天道不容,哪怕沦为异类,哪怕最终仍要化为灰尘,我亦要在这天地间,留下属于自己的一道印痕。
他没有再睁眼,也不需要睁眼。此刻,他的心神早已穿透了眼前的黑暗,看见了那道王谢所言的“稳妥”之光——它或许幽暗,或许冷寂,或许带着悖逆天道的诡异,却在无声处,照亮了他原本早已注定终结的寿途,为他指明了一条从未想过,却又无比渴望的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