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祁同伟之警界第一人 > 第99章 范橦不饭桶(三)

第99章 范橦不饭桶(三)(2/2)

目录

公安局的会议室、临时布置的采访间,闪光灯此起彼伏,镜头对准了他年轻却因连日奋战而略显沧桑的脸庞。

“范警官,请问你们是如何在重重迷雾中锁定真凶的?”

“范警官,能透露一下关键的突破点是什么吗?”

“听说您运用了前沿的犯罪心理学和地理画像技术,能否具体谈谈?”

面对长枪短炮和记者们连珠炮似的提问,范橦展现出了超乎年龄的沉稳。

他红光满面,精神奕奕,每一次面对镜头都下意识地正了正胸前的警徽。

回答问题时,他牢牢记住祁同伟的叮嘱和江梦的指示,将功劳归于专案组的集体协作、上级领导的正确指挥以及一线干警的艰苦摸排。

他巧妙地引用了“犯罪地理画像分析”、“精准的行为分析”、“犯罪分子的心里侧写”等听起来高大上又安全的词汇,避开了所有“野路子”的玄学敏感点。

他侃侃而谈,条理清晰,言语间充满了对警徽的忠诚和对受害者的悲悯,将一个年轻有为、智勇双全的警界新星形象塑造得淋漓尽致。

通稿和新闻片段迅速传遍大街小巷,范橦的名字和他“神探”般的形象,一时间家喻户晓。

这是他职业生涯的第一个,也是最耀眼的高光时刻。

每一次成功的采访,每一次热烈的掌声,都让他内心深处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成就感和虚荣感。走路都感觉脚下生风。

一个月的光阴在紧张有序的收尾工作中悄然流逝。

最后案件卷宗被反复核对、装订成册,厚厚的案卷记录着血腥的罪恶,也铭刻着最终告破的艰辛。随着最后一份报告敲定公章,专案组的历史使命宣告完成。

乌鞘市公安局大楼内,曾经弥漫的焦灼与凝重早已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尘埃落定的松弛和淡淡的离愁。

来自各地的专家和抽调警力开始陆续收拾行囊,告别这座留下深刻印记的城市。

走廊里,握手、道别、互留联系方式的声音此起彼伏。

虽然这一个月,范橦的名字连同“乌鞘案神探”的称号,随着媒体的报道传遍了街头巷尾。

但是在这群专案组专家的眼里,他们都知道祁同伟才是破获这个案子的关键!

“下次去部里汇报,一定要找机会拜会一下这位祁秘书!”

“对,得好好请教请教他那套理论!”

“听说他年纪不大?真是后生可畏啊!这名声,我看很快就要从我们这儿,传遍大江南北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