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凡人修仙之丹剑传奇 > 第552章 红尘炼心

第552章 红尘炼心(1/2)

目录

自戈壁星空下明悟方向后,赵小白并未急于返回宗门冲击那虚无缥缈的化神瓶颈。他深知,法则感悟虽已入门径,但心境的锤炼,亦是化神路上至关重要,甚至更为凶险的一环。元婴化神,需经历心魔劫,若道心留有瑕疵,必为魔障所乘,万劫不复。

故而,他决定彻底沉入红尘,封印一身惊天动地的修为,仅以最纯粹的凡人之躯,去经历、去体验那滚滚红尘中的七情六欲、生老病死、王朝兴替。

他首先来到了一处远离修士世界的凡人国度,位于一片丰饶的平原之上,国号“陈”。

第一幕:市井医者

赵小白化身一名游方郎中,自称“赵郎”,在陈国边境一座名为“清远”的小城租下一间简陋铺面,悬壶济世。他封印了神识与灵力,只凭借远超常人的医术知识和对人体经络、药性的理解行医。

他每日接触的,不再是飞天遁地的修士,争夺灵草的厮杀,而是为柴米油盐发愁的升斗小民。有为老父咳喘而忧心的孝子,有因孩子高热不退而哭泣的妇人,有被劳损伤痛折磨的苦力,也有付不起诊金,只能赊账的穷苦人家。

赵小白来者不拒,悉心诊治。他用最普通的草药,配伍出最精妙的方剂;用银针疏导气血,手法精准如昔,只是再无灵力辅助。他亲眼看着病患从痛苦到舒缓,从绝望到希望,也亲眼目睹一些沉疴宿疾,以凡人之手段终究回天乏术,只能尽力减轻其痛苦,陪伴其走完最后一程。

有一位姓李的老渔夫,常年风寒入骨,落下肺痨,已是油尽灯枯。赵小白每日前去探望,与其闲聊,听老人讲述年轻时在江上搏击风浪的往事,讲述对家中儿孙的牵挂。老人临终前,紧紧握着赵小白的手,浑浊的眼中没有恐惧,只有一片释然与感激:“赵郎……多谢你,让老头子我……走得不那么难受。”

那一刻,赵小白心中悸动。他挥手间可令山崩地裂,延寿数百载,却无法逆转一个凡人既定的生死。他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也感受到了在有限生命中,那份质朴情感的力量。这与他追求的长生逍遥,似乎是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却又在某个层面,隐隐触及了“生命”本身的意义。

第二幕:王朝暗流

在清远城行医年余,“赵神医”的名声渐起。恰逢陈国老皇帝病重,太子与几位皇子争夺储位,朝局动荡,暗流汹涌。连清远这样的小城,也因靠近一位手握兵权的藩王封地,而气氛紧张。

赵小白在一次偶然机会,救治了一位被仇家追杀、身受重伤的落魄书生,名为“柳明”。柳明满腹经纶,却因不愿依附权贵而屡试不第,更卷入朝堂纷争。赵小白救下他后,柳明感其恩德,又见其谈吐不凡,便时常与他议论时局。

从柳明口中,赵小白得以一窥这凡间王朝的运作。气运之说,虚无缥缈,却又真实存在。他虽封印修为,但那份超越凡俗的灵觉仍在,能隐约感觉到,这陈国都城方向,那代表国运的“气”正在剧烈波动,时而凝聚,时而涣散。

太子一党与藩王势力明争暗斗,波及地方。清远城的税赋陡然加重,征兵令也下来了,城中青壮被强征入伍,留下无数孤儿寡母,哭声一片。赵小白亲眼看到,昨日还在他医馆里活蹦乱跳的少年,今日便被官差如驱赶牛羊般带走,其母哭晕在街角。

不久,边境战事起,传言太子勾结敌国,藩王趁机起兵“清君侧”。战火虽未直接烧到清远,但流民、溃兵开始出现,城中物价飞涨,人心惶惶。赵小白那小小的医馆,成了收容伤兵、流民的一处避难所。他日夜不休地救治伤员,处理着断肢、脓疮,闻着血腥与腐臭的气息,仿佛置身于另一个层面的“战场”。

他曾以元婴老祖之尊,挥手间决定万千修士生死,俯瞰宗门兴衰。但如今,作为一个凡人,身处这王朝更迭的漩涡边缘,他才更深刻地体会到,所谓国运、所谓权力斗争,落在每一个具体的凡人身上,便是家破人亡,便是血泪交织。那份沉重,远比修士间的斗法更为直观,也更能触动心灵。

第三幕:情缘纠葛

在行医与救助流民的过程中,赵小白结识了城中一位绣庄的女东家,名为“苏婉”。苏婉年方二十,丈夫早逝,独自一人支撑着家业和年幼的孩子。她容貌清丽,性格外柔内刚,在乱世中竭力维持着绣庄,也给赵小白的医馆提供了不少干净的布匹用于包扎。

两人因药材采购、救助伤患等事宜多有接触。苏婉敬佩赵小白的仁心仁术,赵小白则欣赏她的坚韧与善良。在兵荒马乱、朝不保夕的环境中,一种微妙的情愫在两人之间悄然滋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