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途中的插曲——救下幼年徐翔?(2/2)
徐翔抬起头,嘴里还塞满了麦饼,脸颊鼓鼓的,像只偷食的小松鼠,含糊地“嗯”了一声,大眼睛里闪烁着懵懂的光。他看着罗恩,似乎被这温和的语气打动,小手试探性地拉了拉罗恩的衣角,指尖轻轻碰了碰他玄色劲装的布料,像是在确认这份温暖是否真实。
罗恩站起身,目光扫过四周,耳尖敏锐地捕捉到远处传来的脚步声——沉重、杂乱,还夹杂着日军特有的皮鞋碾过地面的声响。他心中一凛,已有了决断。他对杜兄道:“这附近三里外有个未被鬼子波及的村落,我之前路过时留意过,村里有位独居的老农。你在此处照看姐弟俩,躲在断墙后别出声,若是有鬼子靠近,就用地行术带着孩子躲进地下。我去把老农找来,顺便看看那股鬼子的动向,若有机会,正好替百姓除了这祸害!”
杜兄连忙点头,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像蓄势待发的猎手:“前辈放心!我定看好孩子,要是鬼子敢来,我就用地行术把他们拖进土里,让他们有来无回!”
罗恩转身,身形如猎豹般窜出,衣袍在风中划出一道利落的弧线,几个起落便消失在村落尽头。他先是绕到村落外围的一片矮树丛后,探头望去——果然看到一小队日军正扛着枪巡查,约莫五人,腰间都挂着闪着寒光的刺刀,为首的日军嘴里叼着烟,正随意踢着路边一具百姓的尸体,嘴里说着刺耳的日语,语气里满是嚣张与残忍。其余几个日军也跟着哄笑,时不时用枪托砸着断墙,像是在享受这种毁灭的快感。
罗恩眼中寒光一闪,周身的气息瞬间变得凛冽如冰。他缓缓抽出腰间佩剑,剑光出鞘的瞬间,一道冷冽的寒光划破空气,像一道闪电撕裂阴霾。他身影如鬼魅般飘出矮树丛,脚步踏在地面上,竟未发出一丝声响。为首的日军刚察觉到身后有动静,还没来得及回头,剑光已至——“噗”的一声轻响,鲜血喷涌而出,他的头颅滚落在地,眼睛还保持着惊恐的神色。
其余日军见状,顿时惊呼起来,慌乱地举枪,可他们的动作在罗恩眼中慢得像蜗牛。罗恩脚步一错,避开慌乱的枪口,剑光如流星般穿梭,“唰唰唰”几声,寒光闪过,日军的惨叫声还没来得及出口,便已倒在血泊中。不过瞬息之间,五具日军尸体接连倒地,连一声枪响都没发出,只有鲜血染红了脚下的泥土,与百姓的血混在一起,触目惊心。
解决完日军,罗恩才快步赶往附近的村落。他找到那位面容和善的老农时,老人正坐在门槛上搓草绳,身上的粗布衣裳打满了补丁,却洗得干干净净。老农听闻姐弟俩的遭遇,又得知罗恩杀了巡查的鬼子,浑浊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猛地站起身,连草绳都顾不上收拾,激动地说:“恩人!您是百姓的恩人!这两个孩子,我来养!就算我自己饿肚子,也绝不会让他们受委屈!”
罗恩带着老农回到破村,从怀中取出一锭沉甸甸的银子——这是他此行的盘缠,也是左若童给他应急用的。他将银子递给老农,语气郑重地叮嘱:“老丈,这对姐弟孤苦无依,便托付给您了。这些银子,您先用着,买些粮食和衣物,给孩子治治身上的伤。若是日后能找到他们的其他亲人,再好不过;若是找不到,也请您多费心照料,让他们能平安长大,将来做个能保家卫国的中国人。”
老农接过银子,双手颤抖得厉害,指腹反复摩挲着银锭,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泪光,他对着罗恩深深鞠了一躬,腰弯得像一张弓:“大人您是大英雄!您放心!我就算拼了这把老骨头,也会护着这两个孩子,教他们读书识字,教他们记住鬼子的仇!”
徐茹看着罗恩,眼中满是不舍,她拉着弟弟的手,用力攥了攥,然后对着罗恩深深鞠了一躬,小小的身子弯得笔直:“谢谢大人!谢谢大人为爹娘报仇!我们长大了,也要像大人一样,拿起枪,杀鬼子!”
徐翔似懂非懂地看着姐姐,也跟着弯了弯腰,小手紧紧攥着姐姐的衣角,大眼睛望着罗恩,像是要把这张温和的脸刻进心里。
罗恩摸了摸徐翔的头,又拍了拍徐茹的肩膀,轻声道:“好好活下去,好好长大。记住,中国人的骨头从来都是硬的,从来不怕鬼子。只要我们拧成一股绳,总有一天,能把他们彻底赶出我们的土地,让百姓过上太平日子。”说完,他又对着老农拱了拱手,便与杜兄转身,再次踏上征程。
夕阳西下,橙红色的余晖洒在大地上,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他们的脚步坚定,背影在余晖中愈发挺拔。那座破败的村落里,老农正牵着徐茹和徐翔的手,一步一步朝着安全的村落走去;徐翔回头望了一眼罗恩离去的方向,小手紧紧攥着,像是在心里许下了一个关于“勇敢”与“守护”的承诺。而罗恩并不知道,今日这救孤杀寇的善举,不仅在幼年徐翔心中种下了侠义与爱国的种子,更在日后的江湖与抗战场面上,悄然织就了一段跨越岁月的传奇缘分——当多年后的徐翔手持利刃,冲锋在抗敌前线时,总会想起那个乱世里,给过他一口热饭、一句鼓励的玄衣大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