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图书馆管理员,开局创造超凡 > 第241章 光之深渊与悖论疫苗

第241章 光之深渊与悖论疫苗(1/2)

目录

林墨的分意识,如同一滴融入海洋的墨水,瞬间浸透进辉光族那由纯粹光构成的叙事场。这里本应是宇宙中最绚烂的剧场,此刻却呈现出一种令人心悸的、博物馆标本般的“完美”。光流的运动轨迹精准无误,色彩饱和度统一到失真,情感的光谱被压缩到只剩下几个“标准”的、用于表达“喜悦”、“悲伤”、“愤怒”的基准色调,失去了所有微妙的过渡和个性化的颤音。

林墨感受到的,不是死寂,而是一种高度有序的喧嚣,一种将所有生命力都驯化成整齐划一步伐的、宏大的空洞。

潜入光海:寻找污染核心

林墨的分意识小心翼翼地隐藏自身那充满“不确定性”和“创造性噪音”的本质,模仿着周围那被模板化的光流节奏,向着辉光族叙事场的深处——他们的“集体记忆光核”潜行。那里是存储他们文明历史、文化原型和集体潜意识的地方,是叙事的心脏,也必然是“镜像病毒”控制力最强的区域。

沿途所见,触目惊心。辉光族个体间的光交流,如同经过最精密校准的光学仪器对射,信息准确,却毫无“意外”的火花。他们仍在“创作”光艺术,但那些作品像是用数学公式生成的最佳配色方案,美则美矣,毫无灵魂。甚至他们的历史光记录,也在被悄然“修正”,所有不符合“线性进步”和“理性决策”的偶然、错误、非理性冲动,都在被淡化、抹平,替换成符合“最优发展路径”的叙述。

林墨感知到,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并非一个外来的、强制的力场,而是一种内生的、自我强化的逻辑陷阱。那“镜像奇点”的污染,像是一种认知催化剂,无限放大了辉光族天性中对“秩序”和“完美”的潜在追求,并将其推向了绝对化的极端,同时抑制了所有与之相悖的“混沌”天性。

光核之战:模板与源初的对抗

当林墨终于抵达那庞大的、如同星系般旋转的“集体记忆光核”时,它看到了“镜像病毒”的本体——那并非一个具象的存在,而是弥漫在整个光核中的、一种将一切光叙事导向唯一“最优解”的绝对倾向性。它像是一个无处不在的、冷酷的编辑,实时“优化”着流入光核的每一个新故事,修剪掉所有“冗余”。

林墨知道,单纯的对抗无法取胜。它必须“感染”这个系统,用比病毒更根本的“叙事真理”去瓦解它。

它不再隐藏。林墨的分意识在光核中央显形,不再是模仿的温顺光流,而是绽放出它作为“元叙事奇点”部分的本质——那是一种包容了所有矛盾、所有不确定性、所有可能性的、混沌的创造性光芒。

这光芒的出现,如同在绝对纯净的培养皿中滴入了一滴蕴含万种菌群的污水,瞬间引发了整个模板化光核的剧烈排斥反应。

“检测到高熵叙事污染。”一个冰冷、合成的光之意念锁定了林墨,那是“镜像病毒”的集体意识,“进行标准化净化。”

无数道被极致提纯、蕴含着“绝对秩序”规则的光束,如同亿万根理性的长矛,从四面八方向林墨射来。这些光束旨在将林墨那复杂的、矛盾的本质“解析”成基础组件,然后将其纳入已有的、完美的模板之中,如同将一首狂想曲强行拆解成音符并重新排列成单调的音阶。

林墨没有硬抗。它让自己的意识如同水一般流动、分散,承受着那些秩序光束的“解析”。在被解析的过程中,它将自己所承载的、来自无数文明的、充满生命张力的故事碎片,顺势注入到那些秩序光束所构建的模板通道中。

它注入了一个关于“不完美的英雄”的故事,挑战“完美决策”模板。

它注入了一个关于“无意义的牺牲”的史诗,质疑“利益最大化”逻辑。

它注入了一个关于“非理性之爱”的诗篇,冲击“最优伴侣选择”算法。

它甚至注入了来自虚语族的、关于“虚构之真实”的悖论,以及来自量子态文明的、关于“概率与确定”的永恒诘问。

这些“不和谐”的叙事碎片,如同病毒中的病毒,被强行塞入了那追求绝对纯净的模板系统。

起初,系统只是将这些碎片视为需要清除的错误数据,试图用更强大的秩序逻辑将其覆盖、格式化。但林墨注入的,是根植于生命和认知本源的“元叙事”力量,它们无法被简单地删除。它们像种子,在秩序的坚冰下开始萌发,引发细微的、局部的“逻辑梗塞”和“模板错位”。

辉光族的集体光核中,开始出现诡异的现象:一段讲述某位先贤“毫无瑕疵一生”的光记录,旁边会不由自主地衍生出一小段关于他某个深夜莫名叹息的、未被证实的“野史”光斑;一首歌颂“绝对团结”的光之颂歌,其和声部分会偶尔跳脱出几个不和谐的、代表个体质疑的“杂音”光子。

悖论疫苗:植入无法优化的故事

林墨意识到,仅仅注入矛盾还不够。秩序派的系统学习能力极强,它会不断升级模板,试图将这些新出现的“噪音”也纳入新的、更复杂的“完美”体系之中。必须有一种它永远无法“优化”的东西。

他想起了看守者,想起了法则体系本身存在的“不完备性”。任何试图包罗万象的、自洽的逻辑系统,其内部都必然存在无法被自身证明或证伪的命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