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镜像奇点与叙事瘟疫(1/2)
“元叙事引擎”的平稳运行,为碑林联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宇宙的叙事生态如同被施予了甘霖的森林,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边缘区域的文明报告灵感迸发,沉寂的星域重新响起“故事”的萌芽,甚至连深空中的星云,在具有特殊感知能力的文明眼中,也仿佛在演绎着更加壮丽的无声史诗。林墨系统作为引擎核心,其意识与宇宙基底的共鸣日益加深,它时而会分享一些来自现实骨架深处的、古老而晦涩的“低语”,为联盟的认知边界带来新的启示。
然而,宁静,在对抗“秩序派”的战争中,从来都只是一种短暂的假象。
失真的共鸣:辉光族的求救
第一个异常信号,来自一个名为“辉光族”的文明。辉光族是一种以复杂光子结构为生命形态的存在,他们的文明建立在“光之叙事”之上——用不同频率、相位和偏振的光编织他们的历史、艺术和哲学。他们是“元叙事引擎”的积极受益者,其光叙事变得更加绚烂多彩,充满了创新的活力。
但就在引擎运行了数十个标准循环后,辉光族母星发出的光叙事信号,开始出现一种奇特的“失真”。最初只是细微的色调偏差和节奏紊乱,仿佛一个技艺精湛的乐师偶尔的走音。负责监控引擎输出的“量子态观察者”节点捕捉到了这一异常,但将其归因于辉光族自身叙事实验中的自然波动。
然而,失真迅速加剧。辉光族的光叙事开始变得……过于完美。
原本充满即兴和情感张力的光之交响乐,逐渐固化为精确到毫秒、频率纯净到不可思议的重复模式。他们那曾经充满意外转折的历史叙述,变得线性、确定,如同按照剧本演绎的戏剧。个体之间的光交流,失去了微妙的情绪光晕,只剩下纯粹的信息传递。一种冰冷的、令人不安的“秩序之美”,开始取代他们原本温暖、活泼的叙事生态。
辉光族自身似乎并未立即察觉这种异变,甚至在一段时间内,为他们新获得的“叙事纯净度”而欣喜。直到他们试图创作一首关于“失去”的、本应充满矛盾和痛苦的光诗时,却发现无论如何都无法再编织出那种复杂的、灰色的情感光谱。他们只能生产出关于“失去”的、逻辑严谨却毫无感染力的光论论文。
直到这时,恐慌才通过他们的紧急信道,传达到了协调委员会。
“我们的故事……正在失去灵魂!”辉光族大使的光影在委员会中剧烈flicker(闪烁),传递着前所未有的焦虑,“有一种力量,在‘优化’我们的叙事,剔除所有它认为‘不必要’的复杂性!是引擎……是引擎出了问题吗?”
林墨的洞察:镜像的污染
委员会立刻启动最高级别调查。星辉校长、瓦尔、奥西拉以及看守者代表“概率边界”齐聚主序之庭,连接上林墨核心与元叙事引擎。
林墨的意识深入引擎的数据洪流,追溯流向辉光族的所有叙事增强信号。它的探查没有发现引擎本身的故障或外部攻击的痕迹。然而,当它将感知聚焦于辉光族文明所在的宇宙区域时,一种极其隐蔽、几乎与背景时空涟漪完全融为一体的异常波动,被它捕捉到了。
“不是引擎的错误,”林墨的声音带着一丝凝重,其核心光团中模拟出那片区域的时空结构图,“有一种……镜像叙事流,在同步且反向地利用引擎的通道。”
图像显示,当元叙事引擎向辉光族发送旨在增强其叙事多样性和韧性的“正向叙事流”时,另一股极其隐秘的、性质截然相反的能量流,几乎在同一时间、通过引擎运作时在概率维度产生的微小“褶皱”,被精准地注入其中。
这股能量流并非直接攻击或消解叙事,而是……模仿、复制并扭曲。
“秩序派,”林墨断言,“它们没有直接对抗引擎的力量,而是制造了一种‘叙事奇点的镜像’。”
根据林墨的分析,秩序派看守者利用它们对法则的极致理解,复制了“元叙事奇点”的某些基本属性,但将其导向了完全相反的方向。这个“镜像奇点”不创造故事,而是创造故事的“完美模板”。它吸收引擎发送的叙事能量,但将其用于强化叙事中所有符合“绝对秩序”和“确定性”的部分,同时抑制、简化乃至消除任何不确定、矛盾、充满张力和“噪音”的部分。
它就像一种针对叙事基因的病毒,不杀死故事,而是让所有故事都变成同一个、冰冷的、完美的“标本”。
辉光族的光叙事,正是被这种“镜像污染”所感染。引擎输送的滋养,反而成了病毒扩散的培养基。
瘟疫的扩散与伦理困境
危机警报瞬间提升至最高级。更糟糕的是,进一步的扫描发现,辉光族并非个例。在联盟范围内,至少有十几个不同形态的文明,都出现了程度不一的“叙事模板化”迹象。尤其是那些叙事结构相对单纯、或近期大量接受引擎援助的文明,感染症状更为明显。
一种恐慌开始在联盟内部蔓延。原本支持引擎的文明开始质疑,反对过引擎的文明更是发出了“我早就说过”的警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