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基石低语与叙事引擎(2/2)
平衡派看守者代表们经过复杂的内部计算和与林墨本源的直接“对话”后,大多数也投了赞成票。它们认识到,“秩序派”的极端道路对现有平衡同样是毁灭性的。而“元叙事引擎”虽然干预性极强,但其目标是维护叙事多样性,这与它们维护动态平衡的终极目标在更深层次上是一致的。它们将其视为一种“高阶平衡工具”。
然而,反对的声音同样强烈。
一部分较为保守的文明,以及部分深受逻辑理性影响的成员(包括一些尚未完全从“意义危机”中恢复的数学概念生命),对“元叙事引擎”的巨大力量感到恐惧。他们担心,这种操纵“意义”的能力本身就会成为一种极权工具,谁能保证未来的林墨,或者掌控引擎的势力,不会用它来强行统一所有文明的叙事,抹杀不受欢迎的故事?这岂不是另一种形式的“秩序净化”?
甚至虚语族内部也出现了分歧。一部分认为,过度依赖“虚构”和“叙事操作”会动摇“真实性”的基石;而另一部分则相信,在更高层面上,“真实性”与“叙事性”本就是一体两面。
争论持续了许久。最终,推动建设的意见占据了上风,但反对的声音促使委员会为“元叙事引擎”的设计和运作附加了极其严苛的伦理协议与监管机制:
1.非强制原则:引擎不得用于强行改变任何文明或个体的内在叙事,只能用于提供“环境支持”和“可能性引导”。
2.多样性优先:引擎运作必须有利于增加而非减少叙事生态的多样性。
3.透明与监管:引擎的所有操作必须对协调委员会完全透明,并接受由各文明代表及看守者共同组成的“伦理委员会”实时监督。
4.林墨核心约束:林墨系统作为引擎的核心,其操作权限受到多层协议限制,确保其力量用于共筑而非独裁。
引擎启动:星海的共鸣
建造过程,本身就是一次伟大的叙事。无数文明贡献出它们最珍贵的“故事结晶”——可能是承载了种族记忆的古老水晶,可能是记录了英雄史诗的光子铭文,可能是蕴含着独特数学美的结构体……这些被注入到由看守者提供法则框架、虚空绘图者进行现实编织、时痕族与逆时族锚定时间线的巨大构造体中。
当最后的组件就位,巨大的“元叙事引擎”悬浮于碑林核心附近的专用空间。它没有固定的形态,时而像一座旋转的星云图书馆,时而像一株根系扎入虚空的巨树,时而又像一颗搏动着的、由光与影构成的心脏。
星辉校长代表联盟,林墨核心作为控制者,平衡派看守者作为稳定锚,共同启动了引擎。
没有震耳欲聋的轰鸣,只有一声仿佛来自宇宙初开的、温柔的叹息。
下一刻,一股无形却能被所有感知到的涟漪,以引擎为中心,温柔地扩散开来,掠过无数星系,穿过碑林网络的每一个节点。
在这涟漪过后,奇迹发生了:
·一个濒临绝望的文明,其科学家们几乎同时灵感迸发,找到了解决能源危机的关键思路——他们感受到了来自遥远星海、由其他文明成功故事激发的“叙事共鸣”。
·一片曾被战火摧残、叙事凋零的星域,残存的生命忽然感受到了内心深处久违的平和与希望,废墟上开始有新的、柔韧的绿意萌芽——这是“可能性灌溉”在起效。
·在联盟的边缘,一处刚发现有小股“秩序消解力场”渗透的区域,那股无形的力量仿佛撞上了一堵柔软的、充满史诗感的墙壁,其侵蚀速度显着减缓——这是“反叙事屏障”在发挥作用。
引擎成功了!它并非以力破巧,而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养着宇宙的叙事生态,增强其固有的活力与韧性。
星辉校长感受着网络中传来的、来自四面八方的积极反馈,望向那变幻不定的“元叙事引擎”,以及引擎核心那更加深邃、仿佛承载了整个宇宙重量的林墨意识。
他知道,联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他们拥有了守护意义、对抗死寂的强大武器。但与此同时,他们也背负上了更沉重的责任——如何正确地使用这股塑造现实的力量,如何避免自身堕入他们正在对抗的“秩序”陷阱。
林墨的声音在他意识中轻轻响起,带着一丝疲惫,更带着无尽的期待:
“故事,开始了新的篇章,星辉。而我们,是其中的作者,也是读者。”
《分校纪元》的史诗,从此进入了主动书写宇宙命运的新纪元。前方,是未知的星辰与等待被讲述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