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凡人吴普同 > 第12章 一线牵亲情

第12章 一线牵亲情(2/2)

目录

“听起来是真不错,就是这上课地方变来变去,别走错了。”李秀云担心地说。

“大学老师真不管你们听没听懂啊?”吴家宝觉得不可思议,他在工地,师傅可是手把手教的。

“嗯,主要靠自觉了。下课得自己花时间学。”吴普同点点头。他想起联系的事,接着说:“对了,我们宿舍有直接电话,不用跑传达室那么麻烦,以后往学校打我更方便。”

吃着聊着,吴普同想起一件事,说:“爹,妈,有个事我想商量一下。你看我现在上大学了,宿舍有电话,联系我很方便。但联系家里还是不方便。咱们村现在装电话的也不少了吧?我看赵大娘家早就安了。咱们家……能不能也装一部?这样你们在家接打电话都方便,我在学校有事也能直接打到家里。”

这话一出,饭桌上安静了一下。安装固定电话在当时的农村,虽然已不能算稀罕事——邻居赵大娘家和村里好几户条件稍好的人家确实早就安装了——但毕竟还是一笔需要斟酌的支出。

吴建军沉吟了一下,磕了磕旱烟袋:“装电话……初装费得一百多吧?以后每个月还有月租。”

“我问过,初装费大概一百五左右,月租费好像二十多。”吴普同解释道,“但以后您和家宝在外面干活,城里街上Ic卡电话不少,买张卡就能打,不用老是托人带话或者等信了。我在学校有什么事,也能及时联系家里!”

吴家宝首先表示支持:“爹,我看行!工地上有啥急事,也能直接联系妈,确实方便多了。”

李秀云也心动了,主要是为了孩子:“装一个吧,你们都在外面,能常听到声音也好,省得老是惦记。”

吴建军看着家人,又想了想如今通信确实是趋势,最终点了点头:“成!那就装一个!明天我去邮电局问问。”

没想到第二天,吴普同自告奋勇:“爹,我去县里办吧,我正好也去县城转转,熟悉熟悉。”

于是,第二天一早,吴普同就骑着家里那辆旧自行车,去了县城。县邮电局是一座绿色的老式建筑。里面办理业务的人不多。吴普同走到柜台前,说明了想要安装固定电话的来意。

工作人员是个中年阿姨,态度还算和气,拿出一张申请表让他填写,并说明了费用:初装费一百五十元,材料费实算,以及未来的月租费。吴普同仔细问了各项明细,然后郑重地在申请表上填上了家庭地址和父亲的名字。

“行了,回去等着吧。最近线路应该不忙,估计很快就能装上。”工作人员收走申请表和钱,开了张收据。

果然,就在他回家的第二天下午,邮电局的安装人员就骑着摩托车,带着工具和那部崭新的、红色的电话机上门了。

安装过程很顺利,拉线、接线、调试……不到一个小时,那部闪着塑料光泽的红色拨号电话机,就端端正正地摆放在了家里堂屋的八仙桌上,像一件现代化的标志。安装人员试拨了一下,电话机发出了清脆的铃声,声音响亮。

送走安装人员,一家人围着那部新电话,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吴小梅最是兴奋,小心翼翼地用手指摸着冰凉的按键,脸上红扑扑的:“以后我想哥了,就能给哥打电话了!直接打到哥哥宿舍!”

吴普同笑着把写着316宿舍直接电话号码的纸条交给父母:“这是我们宿舍的电话,号码是……一般晚上我都在宿舍。”

吴建军拿起听筒听了听里面的忙音,又放下,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这东西是好,就是这月租……以后可得省着点打。”

李秀云则已经开始琢磨着把电话号码告诉亲戚们了,以后联系就方便多了。

这部红色的电话机,仿佛给这个普通的农家小院注入了一股现代化的活力,也无形中拉近了远方求学的吴普同与家的距离。那根细细的电话线,从此将牵挂与思念、家长的嘱托与游子的报平安,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国庆假期的剩余时光,就在这种家人团聚的温馨和拥有新通讯方式的喜悦中,缓缓流淌。吴普同帮着家里干了点零活,更多的是享受着这难得的、毫无学业压力的闲暇,积蓄力量,准备返回学校,迎接新的挑战。他知道,无论走多远,这条线,这个家,永远是他的根和港湾。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