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师者匠心(2/2)
这些话语像针一样扎进吴普同心里,刺得他生疼,但也刺醒了他。\"看看你的同学,\"郑老师指着教室里埋头苦读的学生,\"哪个不辛苦?哪个不压力大?为什么别人能坚持,你就不能?\"
吴普同抬起头,第一次真正打量这些朝夕相处的同学:前排的女生手指缠着胶布还在写字;旁边的男生一边吃饭一边看笔记;窗边的同学在默背单词......每个人都在拼命,每个人都在坚持。
\"复读最怕什么?不是成绩差,是失去信心!\"郑老师语气缓和下来,\"你现在需要的不是自责,是调整方法,是坚持下去的勇气。\"
他拿出纸笔,开始给吴普同分析各科的提升空间:\"数学计算粗心,每天加练十道计算题;英语单词量不够,每天背三十个新单词;物理化学要加强实验理解......\"
阳光渐渐西斜,郑老师的影子拉得很长。他说得很仔细,吴普同听得很认真。那些迷茫和焦虑,在老师的分析中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清晰的目标和计划。
\"最后送你一句话,\"郑老师站起身,拍拍裤子上的灰尘,\"'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复读就是磨砺,就是苦寒。熬过去了,你就是宝剑,就是梅花!\"
送走郑老师,吴普同站在操场边,久久没有离开。夕阳的余晖洒在他身上,也洒在整个校园里。教室里亮起的灯光,像一双双期待的眼睛。
回到宿舍,他立刻行动起来。先把郑老师说的各科提升计划写在纸上,贴在床头;然后把月考试卷的错题重新整理,逐一分析错误原因;最后制定新的学习计划,具体到每天每个时段该做什么。
室友们注意到他的变化:\"怎么了?受刺激了?\"\"嗯,\"吴普同头也不抬,\"好的刺激。\"
从那以后,吴普同像变了个人。每天早晨五点就起床,到操场上背英语单词;课间追着老师问问题;晚自习后还要加练数学计算题。他甚至发明了一个\"错题本\",把做错的题都抄下来,反复练习。
郑老师的话成了他的动力。每当想松懈时,他就想起那句\"为什么别人能坚持,你就不能\";每当成绩不理想时,他就想起\"复读是场马拉松\"的比喻。
一个月后的期中考试,吴普同考了446分,排名提升到402名。虽然离目标还有距离,但进步明显。
英语及格了,数学粗心失误减少,化学考了95分......这些小小的进步,像黑暗中的萤火,虽然微弱,却照亮了前行的路。
\"可以啊!\"张文远看着他的成绩单,\"进步挺大!\"\"还得加油,\"吴普同说,\"离目标还远着呢。\"
晚上煮泡面时,吴普同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转变。没想到引起了共鸣。\"其实我也迷茫过,\"孙伟说,\"上次月考后真想放弃。\"\"我也是,\"李强接话,\"但想想家里人,又咬牙坚持下来了。\"
这一刻,吴普同才明白,迷茫是复读生的通病,关键是怎么面对它。郑老师的及时出现,不仅点醒了他,也让他学会了如何自我调节。
夜深了,吴普同拿出信纸,给郑老师写回信。他详细汇报了这段时间的进步,感谢老师的指点,最后写道:\"您说得对,复读是场马拉松。我现在不再盯着终点,而是专注脚下的每一步。相信只要坚持跑下去,一定能到达终点。\"
写完信,他走到窗前。县一中的夜晚很安静,只有风吹过梧桐树的沙沙声。远处的教学楼还亮着几盏灯,像夜空中最亮的星。
吴普同深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已经带着初冬的凉意,但他的心是热的。那些曾经的迷茫和焦虑,已经化作前进的动力。
他知道,前路依然漫长而艰难,但他已经学会了如何面对。就像郑老师说的,只要耐心和细心,只要坚持和努力,就一定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
窗外的月亮渐渐升高,皎洁的月光洒进宿舍,照在八个年轻人熟睡的脸上。明天,又将是一个新的开始。但这一次,吴普同已经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