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师者匠心(1/2)
十月中的县一中,梧桐树叶已经大半金黄,在秋风中簌簌飘落。复读生活过去了一个多月,第一次月考的成绩刚刚公布。
吴普同站在人群外围,总分423,年级排名518。这个数字像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
虽然比入学时提高了30多分,但距离去年的专科线还有27分的差距。更让人沮丧的是,在全县一千多名复读生中,他排在中等偏下的位置。
\"怎么样?\"张文远挤过来问。吴普同摇摇头,默默离开人群。身后传来其他同学的议论声:\"这次题太难了,我才400分。\"\"听说今年分数线可能会降?\"\"别做梦了,考生一年比一年多......\"
回到教室,吴普同坐在座位上,盯着试卷上的红叉出神。数学82分,物理85分,化学90分——这些他曾经觉得不错的分数,在残酷的排名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最刺眼的是英语:68分,离及格线还差4分。
晚自习时,他试图集中精力做题,但思绪总是飘散。423分,518名......这些数字在脑海中反复出现。他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复读真的有用吗?万一明年还是考不上呢?父母的血汗钱是不是白花了?
这种迷茫像藤蔓一样缠绕着他,越挣扎缠得越紧。连续几天,他都心不在焉,上课走神,作业错误百出。
\"吴普同!\"化学课上,李老师突然点名,\"这个反应方程式配平了吗?\"他慌忙站起来,脑子一片空白。\"下课到我办公室来。\"李老师冷冷地说。
下课后,吴普同忐忑不安地来到办公室。李老师正在批改作业,头也不抬:\"说说吧,最近怎么回事?\"\"我......\"\"月考成绩不理想就泄气了?\"李老师终于抬头,目光如炬,\"复读才两个月,你就这样?\"
吴普同低下头,不知该如何解释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茫。李老师叹口气,语气缓和了些:\"回去好好想想,为什么要复读。想不明白,就别来了。\"
那天晚上,吴普同失眠了。他想起入学时的决心,想起父母的期望,想起地里的玉米和母亲疲惫的面容......越想越觉得愧疚,越愧疚越感到迷茫。
最终,他决定给县三中的化学老师郑国强写信。郑老师是他最尊敬的老师,虽然教学时间不长,但总能说到学生心里去。
信写得很长,也很乱。他写了月考的失利,写了学习的困惑,写了对自己的怀疑,甚至写了想放弃的念头......写完信,已经是凌晨两点。他把信塞进信封,贴上邮票,仿佛也把一部分烦恼封存了进去。
三天后的一个下午,吴普同正在教室上自习,突然有同学喊他:\"吴普同,有人找!\"他疑惑地走出教室,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走廊尽头——居然是郑国强老师!
\"郑老师?您怎么来了?\"吴普同又惊又喜。\"来看看我的学生。\"郑老师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走,找个地方说话。\"
两人来到操场边的看台上坐下。秋日的阳光暖暖的,操场上有人在踢球,欢呼声随风传来。
\"收到你的信,我就坐不住了。\"郑老师开门见山,\"电话里说不清楚,索性就来了。\"吴普同不好意思地低下头:\"麻烦您跑一趟。\"\"说什么麻烦,\"郑老师摆摆手,\"老师不就是干这个的?\"
郑老师仔细问了吴普同的学习情况,看了他的月考试卷和排名,又了解了县一中的教学进度。\"423分,518名......\"郑老师沉吟着,\"确实不太理想,但也没你想的那么糟。\"
他拿起数学试卷,指着错题:\"这些题你不是不会,是粗心。计算失误就有十分之多。\"又翻开英语试卷:\"单词量不够,语法混乱,但阅读理解做得还不错。\"最后他拿起化学试卷:\"90分,在县三中算高分,在这里只是中等。知道为什么吗?\"
吴普同摇摇头。\"因为标准不同了。\"郑老师语气严肃,\"在县三中,你是尖子生;在这里,你只是普通复读生。这就是现实,你必须接受。\"
这话像一记耳光,打得吴普同脸上火辣辣的。但他知道,郑老师说得对。\"还记得我第一节课说的话吗?\"郑老师问,\"化学需要的是什么?\"\"耐心和细心。\"吴普同小声回答。\"对!\"郑老师加重语气,\"学习也是一样!才两个月你就着急了?复读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
郑老师的话一句比一句犀利:\"你觉得423分丢人?我告诉你,有多少人想考423分还考不上呢!你觉得对不起父母?那你就更该振作起来,而不是在这里自怨自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