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熙宁二年上元节下(2/2)
它预示着一种新的、更强大的力量,开始被有意识地引导和培育。而这,正是穿越者赵顼,在这个时代所能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记之一。
熙宁二年,正月十五,黄昏。
汴京城的喧嚣达到了顶点。御街两旁,华灯如昼,游人如织,摩肩接踵。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的香气、燃香的氤氲,以及数十万市民沸腾的欢声笑语。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皇城正门——那座巍峨壮丽的宣德楼。
当最后一抹晚霞被墨蓝色的夜幕吞没,钟鼓齐鸣,仪仗煊赫。大宋天子赵顼,在百官簇拥、禁军扈从下,登上了宣德楼。
他今日未着繁复的冕服,仅是一身绛纱袍,衬着玉带,在通明的灯火下,身姿挺拔,目光沉静地俯瞰着他的帝国都城,俯瞰着这片“与民同乐”的盛世画卷。
“陛下驾到!与民同乐!”
内侍悠长的唱喏声穿透喧嚣,楼下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浪直冲云霄。与此同时,楼前早已搭建好的巨大彩灯牌坊上,缓缓升起了四个熠熠生辉的金色大字——“与民同乐”。
这不仅是节日的宣告,更是年轻帝王向天下发出的最强音:大宋,在他的治下,有信心、有能力,让他的子民共享太平之乐。
牌楼之下,便是真正的欢乐海洋。来自天下各地的奇人能士,在此献技:
有角抵力士赤膊相搏,筋肉虬结,引得阵阵喝彩;
有杂耍艺人顶竿、走索、蹬缸,险象环生又妙到毫巅;
更有幻术师表演“吞铁剑”,尺长剑锋直没咽喉,又或“吐五色水”,水雾在灯光下幻化霓虹,引来惊叫与赞叹。
这些最接地气的“百戏”,展现的是市井的活力,是帝国根基深处蓬勃的生命力。赵顼凭栏观看,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他需要这升腾的“烟火气”,来冲淡去岁天灾与改革带来的凝重。
当时辰将至,喧闹渐息,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等待着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咻——啪!”
第一支“起火”尖啸着蹿上夜空,轰然炸开,洒下万点金雨。
紧接着,便是连绵不绝的爆鸣!整个汴京的夜空,被彻底点燃!
有的烟花炸开如硕大无比的牡丹,花瓣舒展,绚烂夺目;
有的则如垂天之云,银色的光瀑缓缓坠落,经久不息;
更有精心设计的“四色灯球”连环爆响,于空中呈现青、赤、白、黑四色光轮,暗合天地四方,引来震天价地叫好。
然而,最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设置在楼前空地上的“药发傀儡”。
但见用彩纸、竹木扎制的“仙人”、“寿星”、“麒麟”,在埋设于体内的火药精准推动下,竟能依着预设的机关,做出腾云驾雾、揖手拜贺、甚至口吐预先写有“万寿无疆”字样条幅的复杂动作!
这已不仅是娱乐,这是北宋顶尖化工技艺与机械制造结合的展示!它向楼下的万民、各国使节,乃至潜在的敌人,无声地宣告着:大宋所掌握的“火”的力量,已臻化境,可娱人,亦可慑敌。
赵顼凝视着这照亮寰宇的火光,他的目光穿透了眼前的绚烂,看到了更深远处。
这耗费不菲的烟火,正是他“富国强兵”国策最华丽的注脚——没有充盈的国力,何来这照亮夜空的气魄?没有精妙的匠作,何来这巧夺天工的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