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监管难题待解决(1/2)
沙盘上的红点依旧在地下三百丈处闪烁,位置未变,但频率数值已更新。路明指尖划过投影边缘,调出监察阵列的实时日志。加密通道内,三条异常记录接连弹出,标记为“低优先级巡查事件”,若非他主动深挖,这些信息将被归档至月末例行报告中。
第一条来自北矿盟东部工坊区。昨夜子时,两批导能桩核心构件经暗道运出,登记用途为“废料回炉”,但实际流向未录入系统。监控玉符显示,运输队中途转向,进入一处未申报的地下熔炉。构件外壳刻有南岭机关宗的技术铭文,却被重新打磨覆层,试图抹除来源标识。
第二条关联南岭施工队。今日辰时,一支勘测小队在试点边界外五里处架设临时导能桩,参数设定为九百八十七赫,超出协议允许浮动范围近一倍。他们提交的报备文件仍写着标准值九百六十赫。比对影像发现,同一份图纸在递交前后存在三处关键改动,均涉及能量输出阈值。
第三条是西漠发来的密讯。其边境聚灵阵连续三日捕捉到微弱共振,波形特征与新型导能桩高度相似,但信号源位于禁入区外围。经查,附近有一家私营工坊,注册归属南岭分支,近三年无正式项目承接记录,却在半月前突然增购大批导能材料。
路明闭目片刻,再睁眼时已调出三方签署的《责任契》副本。玉简上,“接受联合监察”四字清晰可见,但后续细则空白。监察流程仅规定“定期巡查”“数据上报”,未明确频次、标准与追责路径。更关键的是,协调署目前仅有六名巡查员,分属三方各两名,轮值覆盖三大区域,人均负责超过百里纵深。一旦有人刻意规避,很难及时察觉。
他起身走到沙盘旁,取一枚银钉按在北矿工坊位置,又以蓝线勾出南岭越界施工点,最后用黑圈圈住西漠边境工坊。三处坐标连成三角,顶点恰好落在三方管辖交界的模糊地带。这里既非北矿直属领地,也不属南岭技术监管范围,西漠更因信仰禁忌长期疏于干预。一片本应严密监控的区域,成了规则之外的真空。
桌角那块“第一责任人”玉符静静躺着,神识印记仍在微微发烫。他盯着它看了几息,伸手将其翻转,背面尚未刻字。责任写在符上,可执行的人呢?查案靠谁?依据何在?罚还是不罚?如何让罚令落地?
他回到案前,取出一块新玉片,以指力刻下三行字:
谁来查?
查什么?
依据何在?
刻到最后一个字时,笔画略沉,玉面裂开一道细纹。他未停手,将玉片轻轻压在责任符下方,正好遮住“任”字最后一横,使“责任”变为“责”,仿佛某种警示。
窗外工地灯火通明,几队修士仍在搬运材料,为明日的试点勘测做准备。远处灵能塔群规律闪动,维持着整个区域的能量平衡。一切看似有序,可就在这个体系运转的同时,已有力量悄然滑出轨道。
他再度调出监察日志,筛选过去七日所有标注“常规巡查”的记录。六名巡查员共提交四十三份报告,其中二十九份注明“未见异常”。但他注意到,北矿盟辖区的五次巡查间隔长达三十六个时辰,远超建议的十二时辰一轮换。而南岭方面虽按时提交记录,但影像资料存在明显剪辑痕迹,三段关键时段的画面被替换为静态场景。
他没有立即下令追责。相反,他关闭了对外通讯阵列,仅保留内部监测链路。随后,在沙盘边缘新增三个虚拟节点,分别对应三处异常地点,并设置自动预警阈值——一旦能量波动超过协议上限百分之五,立即触发静默警报,不生成外部提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