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凡人寻道 > 第30章 战后疗伤

第30章 战后疗伤(2/2)

目录

但她没有。她看着谷中熟悉的叔伯兄长们痛苦的模样,看着李寻哥哥和孙婆婆忙碌到几乎虚脱的身影,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压过了最初的恐慌。她想起孙婆婆平日里的悉心教导,想起那些枯燥的药材知识、穴位图谱,在此刻都有了意义。

她强迫自己镇定下来,努力辨认着不同的伤势,区分哪些需要优先止血,哪些需要清创排脓。她不再去看那令人心悸的伤口全貌,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具体要做的事情上——清洗、递药、包扎、安抚。她发现,当她专注于“怎么做”的时候,内心的恐惧便悄然退散了。

此刻,她端着一碗刚刚调好的药膏,站在孙婆婆身边,眼神清澈而坚定。那游刃有余的姿态,并非源于经验丰富的老练,而是源于将所学知识迅速应用于实践的悟性。

孙婆婆百忙中瞥了一眼药膏的成色,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比例没错,调得也均匀。去给那边胳膊受伤的王叔敷上,包扎紧实些,但注意别阻碍气血流通。”

“是,婆婆。”小花应了一声,立刻端着药碗走向指定的伤员。她蹲下身,先是轻声安抚了因疼痛而呻吟的王叔几句,然后小心翼翼地用竹片刮取药膏,均匀敷在伤口上,再用干净的麻布条一圈圈缠绕包扎,动作虽然比不上李寻熟练,却也条理分明,力度适中,显露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记忆能力。她似乎天生就对药性有不错的感知,调制的药膏火候、稠度都恰到好处。

小花的加入,如同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溪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李寻和孙婆婆的压力。她的存在和逐渐展现出的镇定与医术潜质,让这片被伤痛笼罩的区域,多了一份希望与活力。李寻在忙碌的间隙,看到小花专注侧脸,心中也微微一动,这个他看着长大的小妹妹,似乎在不知不觉间,也拥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

时间在紧张的救治中飞速流逝,从日暮到深夜,又从深夜到东方泛起鱼肚白。当最后一名伤员的伤口被妥善处理,呼吸趋于平稳后,药庐内外终于暂时安静了下来。只剩下药炉上咕嘟咕嘟熬煮着汤药的声音,以及伤员们沉沉睡去后平稳的呼吸声。

李寻几乎累得虚脱,身体像是被抽空了所有力气,脚步都有些虚浮。他浑身沾满了凝固的血污、汗渍以及各种药草的汁液,散发出复杂的气味。精神上的高度紧张和体力的大量消耗,让他眼前阵阵发黑。但他靠着墙壁坐下,目光扫过那些因为得到及时救治而保住了性命、此刻正安然入睡的伤员们,一种难以言喻的、深沉而温暖的满足感,从心底缓缓升起,驱散了肉体的疲惫。

这与他在战场上凭借武力杀敌的感觉截然不同。杀戮,是为了毁灭威胁,是为了守护身后的存在,那是一种带着悲壮与决绝的力量宣泄。而救治,则是为了延续,为了挽留,是为了在绝望中点燃希望的火种。一种是为了“破”,一种是为了“立”。前者需要锋芒,后者需要坚韧。

他缓缓走到一位刚刚睡着的老猎户床边。这位须发皆白的老人,是为了掩护几个年轻后生撤退,用自己的后背硬生生扛下了山贼狠辣的一刀,深可见骨。李寻还记得,去年冬天,就是这位老人,顶着风雪带他进山,耐心地教他如何辨认雪地下野兽的踪迹,如何设置最精巧的陷阱。那时老人爽朗的笑声仿佛还在耳边。此刻,看着老人即使在睡梦中仍因疼痛而微微蹙起的眉头,李寻心中一阵酸楚翻涌。他伸出手,极其轻柔地为老人掖了掖被角,生怕惊扰了他的安眠。生命是如此坚韧,能在如此重创下顽强存活;又是如此脆弱,可能在一瞬间消失无踪。

孙婆婆端着一碗热气腾腾、散发着浓郁药香的汤药走了过来,递到李寻面前。她看着李寻虽然疲惫不堪,但眼神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沉静、深邃的面容,目光中充满了慈爱和难以掩饰的赞赏。

“辛苦你了,寻儿。”孙婆婆的声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却异常柔和,“今日若非有你,婆婆这把老骨头,怕是撑不下来,谷里不知要多添多少冤魂。你不仅武艺高强,能于御敌于外,这手医术,观你今日处置伤患的手法、用药的精准、尤其是那正骨与渡气之能,已然得了婆婆七八分真传,甚至在某些方面,犹有过之。医武双修,以武止戈,以医救命,济世救人,这才是真正的正道啊。”

李寻双手接过那碗温热的药汤,碗壁传来的暖意似乎稍稍驱散了些许寒意。他摇了摇头,语气诚恳而谦逊:“婆婆言重了。晚辈只是做了任何一位隐谷子弟、任何一位略通医理者在此情境下都会做的事情。看到朝夕相处的乡亲们身受重伤,痛苦呻吟,我才真正体会到,力量的意义,远不止于战场上的争勇斗狠、克敌制胜。它更应体现在这药庐之内的默默守护,体现在这能让痛苦减轻、让生命得以延续的‘疗愈’之中。经此一夜,我似乎……又多懂了一分。力量,可以是剑,也可以是药。”

孙婆婆闻言,眼中欣慰之色更浓,她轻轻拍了拍李寻的肩膀:“好孩子,你能有此悟性,胜过苦修十年。记住今夜这混合着血腥与药香的气息,记住你此刻内心的感受。无论将来你的武功能达到何种境界,无论你走到天涯海角,遇到何种艰难险阻,都莫要忘了今夜这以仁心为盾、以医术为剑的初心。医者仁心,并非仅是悲悯,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与担当。”

李寻郑重地点了点头,将孙婆婆的每一句话都深深镌刻在心田。他低头看着碗中晃动的褐色药液,仿佛能从中看到自己染血的身影与手持银针的身影交织重叠。

这一夜的经历,像一堂用血与火、生与死铸就的深刻课程,远比任何秘籍上的文字、任何师父的口传心授都要来得直接和震撼。它让李寻对力量、责任、生命的复杂意义有了前所未有的直观认知。他的武道之心,在经历了战场的淬炼与药庐的洗礼后,褪去了一些可能存在的浮躁与单一,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韧、也更加宽广。一颗种子,已然在他心中深植,那不仅仅是追求个人武力的极致,更是探寻力量背后,那份守护与治愈的永恒真谛。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