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1/2)
袁术简直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处处都得哄着骗着。
真让人头疼。
\"好吧!就照你的意思办,先取豫州。等实力壮大后,再夺回我的兖州!\"袁术气呼呼地甩了甩袖子,又低声嘀咕道:\"那个陆子翼怎么这么厉害?动不动就调出二三十万主力军,都快赶上董卓了!\"
这事让袁术越想越窝火。
他一直以为陆风不过如此。
阎象无奈解释道:\"吴侯陆风从黄巾**时就崭露头角了。那时他麾下的陆家军已是精锐骑兵;后来在南阳任职期间,他一面扩充陆家军,一面训练出数千背巍军;到了东莱后更是暗中发展,韬光养晦好些年。\"
\"表面上跟黄巾余部周旋,实际上是以战养兵!\"
\"就这样慢慢积攒下数十万大军,只是先前一直没有显露。直到朝廷式微,董卓乱政,天下大乱,他才渐渐展现实力。\"
\"这等对手,主公往后可千万不能小瞧!\"
在阎象眼中,吴侯陆风远比袁绍、董卓、曹操之流更难对付。袁术若不奋起直追,将来肯定不是陆风的对手。
好在陆风也有软肋——新政。
阎象认为这是自毁长城,把士族豪门都得罪光了。虽然能赢得百姓支持,终究是得不偿失。
他看过改革文书,明白陆风的抱负。
那些改革确实宏大,但...
若能成功,这个世界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吧?
只可惜,作为士族中的一员,阎象虽能明白,却难以苟同。
这样的做法,既违背了他的利益,也背离了他的信念。
\"嗯!\"
袁术漫不经心地点头应道:\"知道了!会留意的!\"
内心却满是不屑——不过是比他早起步几年罢了。
假以时日,超越陆风还不是易如反掌?
在袁术眼中,这简直是愚不可及的行为。
陆风分明是在自断后路,亲手摧毁自己的根基!
如此愚蠢之人,将来怎配成为他的劲敌?
他不配!
任城郡内,
\"杀!\"
凭借典韦骇人的战力,加上青龙营的精锐之师,即便刘岱据城坚守,
也未能撑过一日,任城郡的首府便告攻陷。
典韦身为主帅,却亲自率领先锋攻城。
以他绝世大宗师巅峰的修为,辅以三百名至少具备不入流武将实力的亲卫,轻而易举便登上了城墙。
随后,典韦不断扩大战果,彻底掌控了一段城防,
紧接着率领大批将士冲杀而下,直取东城门,
一举破开城门。
接替典韦指挥的张辽当机立断,统率大军杀入城中。
至此,任城郡大势已去。
刘岱见败局已定,企图逃遁。
但早已承诺陆风要取刘岱首级的典韦岂会放过他?
一路紧盯着刘岱的动向。
\"刘岱!还想往哪儿逃?哈哈哈!\"
典韦策马狂追,口中发出嗜血的狞笑,吓得前方的刘岱魂飞魄散。
\"是典韦?!\"
刘岱扭头发现典韦如闪电般逼近,两人间距不断缩小,他脸色煞白,扯着嗓子喊道:\"为何紧追不舍?典韦!陆风真要斩草除根不成?我可是皇家血脉!\"
\"哈哈哈!\"典韦放声大笑,\"皇家血脉?好威风的名号!\"
\"可你千错万错不该强出头,竟敢觊觎我主战利品?谁借你的胆子?嗯?\"
\"若当时典某在场,你早成我戟下亡魂,哪能多活这三十余日?知足吧!\"
说罢猛然提速冲向刘岱。
\"我贪心?你都要取我性命还反咬一口?\"刘岱气得浑身发抖,却无暇争执。典韦座下乃千里宝驹,转眼已至身后。
\"纳命来!\"典韦对哀嚎充耳不闻,大戟横扫间亲卫纷纷倒地,寒光闪过,刘岱首级飞旋而起,那张惊恐万状的面容仍在半空翻滚。
典韦信手接住头颅系于马鞍,打算硝制后遣暗卫呈予陆风。顷刻间\"刘岱伏诛!弃械免死!\"的吼声响彻城池,残兵见主将殒命,纷纷缴械。
\"速收兵甲战马,整编俘虏,清点伤亡!阵亡弟兄的遗骸需妥善安置,稍后集体祭奠!伤者立即送往医营,药物敞开供应——主公有令:将士性命重于千金!\"
\"得令!\"众将士齐声应诺。
将士们迅速执行命令,开始行动。
与此同时,他们内心逐渐生出归属与认同。
对陆风的感激之情愈发深厚。
当今天下,恐怕只有陆风会如此珍视普通士兵的性命。
许多将士都知晓,在其他诸侯麾下,甚至昔日的汉军之中,重伤者往往被直接活埋,根本得不到救治。
原因无外乎两点:
一是缺乏足够的医药和医师;
二是觉得得不偿失。
在那些将领眼中,救治一个伤兵的代价太过高昂。
活埋伤员反而更划算,省下的粮饷足以招募多名新兵。
反正百姓如同野草般割不完,埋了伤兵再征新丁便是。
\"杀!\"
\"攻!\"
不仅典韦所部势如破竹,赵云、黄忠、甘宁及陆风亲率的军队同样进展神速。
短短三日,东平国、任城郡、山阳郡、沛国、东郡等要地相继攻克。
当地士族曾试图集结乡勇抵抗,但这些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指挥混乱,在陆风大军面前不堪一击。
在暗卫与陆氏商会的暗中宣传下,兖州百姓态度逐渐转变。部分人不再协助士族对抗,甚至主动为大军带路,指引攻击士族武装。
战事仅持续半月,除陈留外,整个兖州已尽入陆风之手。在有意驱赶下,兖州士族或逃往邻州,或齐聚陈留乃至司隶地区。
汝南兴平城内,袁术接到鲁国、沛国失守的战报,怒不可遏:\"陆子翼欺人太甚!攻兖州尚可容忍,如今竟敢染指我豫州疆土?他莫非真要与我开战?!\"
袁术对陆风夺取沛国和鲁国两郡怒不可遏。
阎象劝谏道:“主公,陆风此举恐为谋取徐州做准备。从沛国与鲁国进兵,可比经泰山郡直取徐州腹地方便得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