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破晓之后(1/2)
雷霆过后,林峰的天空并未立刻放晴。马卫国的倒台如同一场外科手术,切除了最大的毒瘤,但身体的恢复、机能的重建,乃至清除手术带来的震荡,才是更漫长而精细的过程。沈青云,这位临危受命的“主治医生”,站在了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
阳光洒满市委书记办公室,却驱不散空气中弥漫的无形硝烟。沈青云并没有急于搬入里间那张象征最高权力的办公桌,他选择在外间的会客区,召开了第一个小型工作会议。与会的是周伟,以及连夜从省政府办公厅调来、临时协助他工作的秘书长张辰。
张辰四十出头,戴着一副金丝眼镜,举止干练,眼神中透着谨慎与精明。他迅速汇报着当前的混乱局面:“沈书记,现在外面传言很多,人心惶惶。马……马卫国之前主导的几个大项目,比如城北那片商业综合体,投资方已经暂停拨款,施工陷入停滞。还有,财政局那边,李爱国被带走后,几个关键科室几乎停摆,很多正常的资金审批流程卡住了。
沈青云安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轻敲着沙发扶手。他预料到会乱,但没想到乱得如此迅速和彻底。马卫国经营多年,其势力盘根错节,如今大树倾倒,带来的不仅是猢狲散,更是整个系统的功能性紊乱。
“当务之急是稳定。”沈青云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定调的力量,“张秘书长,你立刻以市委办、市府办名义,下发一个通知,强调当前一切工作照常运转,各部门必须坚守岗位,履职尽责。对于蓄意怠工、传播谣言者,严肃处理。”
他转向周伟:“周局,社会治安是底线。加强巡逻防控,特别是对重点工程、金融机构、政府机关等要害部位的安保。同时,对于马卫国案涉及的领域,特别是工程建设、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要配合纪委和巡视组,进行初步的行业整顿和风险排查,防止有人趁机转移资产、毁灭证据。”
周伟重重点头:“明白,我马上部署。公安队伍保证不出问题!”
“至于资金审批……”沈青云略一沉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暂时由我一支笔审批。非常时期,行非常之法。但要建立绿色通道,对于涉及民生保障、试点项目推进的紧急款项,优先办理,绝不能影响群众生活和转型大局。”
张辰快速记录着,心中暗暗吃惊。这位新任掌舵人,反应迅速,思路清晰,而且敢于担责。这支“笔”看似权力巨大,实则也是个烫手山芋,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命令下达,机器开始重新缓慢运转,但人心的浮动,却不是一纸文件能够平息的。
下午,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来访——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东来。他在马卫国时代属于边缘人物,因其相对保守的宣传理念与马卫国粗放的发展模式不甚合拍,但也并未公开反对。
赵东来五十多岁,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惯有的、略显公式化的笑容。“沈书记,百忙之中打扰了。”他姿态放得很低,“主要是想来汇报一下近期宣传口的工作,特别是关于马卫国事件后续的舆论引导问题。现在网络上各种声音都有,我们宣传部的压力很大啊。”
沈青云请他坐下,亲自给他倒了杯水。“东来部长辛苦了。舆论引导很重要,原则是实事求是,依法依规。既要揭露问题,澄清谬误,也要聚焦主流,凝聚共识。重点要宣传省委的坚决态度,宣传我们林峰绝大多数干部是好的,是勤政廉洁的,更要宣传我们坚定不移推进绿色转型的决心和部署。”
他看着赵东来,语气平和却意有所指:“宣传部是党的喉舌,关键时刻,要发出最强音,稳定人心,鼓舞士气。过去有些时候,可能有些杂音,但我相信,东来部长和宣传部的同志,是有党性、有原则的。”
赵东来心中一震,沈青云这话,既是定调,也是提醒,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告。他连忙表态:“请沈书记放心!宣传部坚决拥护省委决定,坚决在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我们一定把握好舆论导向,为林峰的稳定和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送走赵东来,沈青云揉了揉眉心。赵东来的来访,是一次典型的试探,代表着观望派的态度。他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哪怕是赵东来这样曾经有些隔阂的干部,只要他们愿意在新的航向上出力,就要给予机会。
与官场的暗流汹涌相比,民间的反应则更为直接,也更为复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