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重生从抓小偷开始立一等功 > 第95章 深水区的激流

第95章 深水区的激流(2/2)

目录

消息传到沈青云这里,他立刻叫停了粗暴的搬迁行动。“发展是为了人民!如果我们的发展要以牺牲部分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情感为代价,那这样的发展就失去了意义!”他亲自来到搬迁片区,走进居民家中,坐在小板凳上,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担忧。

他发现了问题的症结:补偿方案过于“一刀切”,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家庭的实际情况;就业安置措施不够具体,让人看不到希望;沟通方式简单生硬,缺乏温度和耐心。

沈青云当场要求修改完善方案: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确保补偿公平合理;制定个性化的就业帮扶和技能培训计划;成立由社区干部、居民代表和法律顾问组成的工作组,耐心细致地做好政策解释和情绪疏导工作。

“速度很重要,但公平和稳定更重要!”沈青云对干部们说,“试点工作不是短跑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我们必须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赢得群众真正的理解和支持,这样才能行稳致远。”

就在沈青云全力应对明面上的挑战时,一支暗箭从意想不到的方向射来。

一家颇有影响力的网络媒体,突然刊发了一篇深度调查报道,质疑林峰市在引进某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时,“可能存在环评程序瑕疵”,并隐晦地提及该项目中试阶段产生的一些“未知废料”,“处理方式存疑”。报道虽然用语谨慎,没有直接下结论,但通过暗示和联想,成功地在舆论上制造了对该项目乃至林峰整个转型方向的质疑。

这篇文章迅速被多家媒体转载,在网上引发了热议和担忧。“牺牲环境换发展”的论调再次沉渣泛起。

沈青云立刻意识到,这绝非简单的媒体监督,而是一场有预谋的舆论攻击,目的是抹黑他的政绩,动摇试点工作的社会基础。他敏锐地察觉到,报道中引用的部分“内部数据”非常精准,显然有知情人士在背后提供“弹药”。

他一方面立即责成环保局、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用详实的数据和透明的流程,公开回应质疑,澄清事实。另一方面,他指示宣传部门和网信办,依法依规加强网络舆论引导,遏制不实信息传播。

同时,一场内部的秘密调查也悄然启动,目标直指可能泄露内部资料、甚至参与炮制不实报道的“内鬼”。沈青云怀疑,这股力量很可能与在土地博弈中受挫的马卫国势力有关,甚至是他们在省里乃至更高层面盟友的协同动作。

面对深水区涌来的阵阵激流——资源的诱惑、利益的博弈、民生的拷问、舆论的狙击——沈青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他骨子里的坚韧和多年历练形成的战略定力,在此刻发挥了作用。

他没有被纷繁复杂的局面扰乱心神,而是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和“民生为本”这两个核心不动摇。对于符合方向的项目,力排众议,坚决推进;对于试图投机钻营的,设置防火墙,严格审查;对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放慢脚步,耐心化解;对于恶意的攻击,则果断亮剑,坚决反击。

他知道,国家级试点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这既是一场发展模式的探索,更是一场勇气、智慧和定力的较量。他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林峰璀璨却也复杂的夜景,目光坚定。

深水区的激流或许汹涌,但唯有穿越它,才能抵达更广阔的彼岸。他拿起电话,准备再次召集核心团队,研究如何利用试点政策,破解当前面临的融资瓶颈和人才短缺问题。破局之道,永远在于更坚定的前行和更智慧的应对。这场深入林峰肌理的变革,正进入最考验执政者本领的关键阶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