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刮骨疗毒(2/2)
三、民心所向:示范区的突破与民意的力量
然而,马卫国低估了沈青云破釜沉舟的决心,也低估了民心向背的力量。
随着“刀疤王”团伙的覆灭和刘茂才的落马,阻挠示范区建设的最大障碍被清除。沈青云趁热打铁,亲自坐镇指挥部,协调法院、公安、国土、街道等部门,依法对那几个拒不配合的“钉子户”启动了强制清理程序。
整个过程公开透明,电视台全程跟踪报道。当推土机在执法人员的护卫下,推开那些违章建筑和堆积如山的垃圾时,围观的矿区群众发出了阵阵欢呼。他们看到了这位新市长言出必行的魄力,也看到了改变生活现状的真实希望。
沈青云并没有止步于清理。他指示发改委、规划局等部门,加快示范区的详细规划和项目招商步伐。同时,他推动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矿区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创业的若干措施》,将示范区的保洁、绿化、安保等岗位,优先提供给经过培训的矿区职工。
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赢得了广大市民,尤其是底层群众的热烈拥护。民间舆论开始一边倒地支持沈青云的改革举措。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干部,也开始主动向沈青云靠拢,汇报工作更加积极,落实指示更加迅速。
民心,成为了沈青云打破官场僵局的最有力武器。
---
四、高层视角:省委的定调与匿名信的终结
林峰市激烈的斗争,不可能不引起省委的关注。省长李国华在一次听取滨江省重点工作汇报后,特意留下了相关负责同志,提到了林峰的情况。
“林峰市的转型发展,省委是高度关注和支持的。”李国华语气平稳,但分量很重,“沈青云同志到任后,敢于触碰矛盾,着力推动转型和民生改善,这个方向是对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阻力,甚至有不同的声音,这很正常。关键是要坚持原则,依法依规,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省委相信林峰市委市政府有智慧、有能力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这番话,虽然没有点名批评谁,但支持沈青云工作方向的意味十分明显,等于给林峰的斗争定了调子。
与此同时,针对沈青云的那些匿名信,也很快被证明是恶意诬告。省纪委经过初步核实,认定信中内容多为捕风捉影、捏造事实,并将核查结论反馈给了林峰市委。这场拙劣的政治抹黑行动,以失败告终,反而让沈青云赢得了更多同情分。
---
五、新的格局
“刀疤王”团伙被彻底铲除,刘茂才涉嫌受贿和滥用职权案件进入司法程序,示范区建设突破障碍后顺利推进,民生政策逐步落地,省委定调支持,匿名信风波平息……
一连串的事件之后,林峰市的权力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沈青云凭借其坚定的决心、果断的行动和民意的支持,成功地在林峰站稳了脚跟,并且极大地削弱了马卫国为首的“本土稳健派”的势力。他的施政理念开始真正得到贯彻,政府工作的效率和风气为之一新。
市委书记宋清河,在权衡利弊之后,也更加明确地表达了对沈青云工作的支持,班子内部的合力有所增强。
然而,沈青云并没有丝毫松懈。他知道,打掉一个刘茂才,铲除一个“刀疤王”,只是清除了转型道路上的明显障碍。林峰积弊已久,利益盘根错节,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如何彻底扭转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等靠要”思想和官僚作风,如何培育真正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如何可持续地改善民生、弥补历史欠账,这些都需要他付出更加长期和艰苦的努力。
站在办公室的巨幅林峰市地图前,沈青云的目光越过已经破题的矿区示范区,投向了更广阔的城乡区域。刮骨疗毒之后,需要的是固本培元,是持续的改革创新。他的林峰治理之路,刚刚迈出坚实的第一步,更宏大的画卷,等待着他去描绘。他拿起笔,在地图上新的区域,开始勾勒下一步的发展重点。这场关乎城市命运的战役,远未到鸣金收兵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