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重生从抓小偷开始立一等功 > 第91章 破局之举

第91章 破局之举(2/2)

目录

在矿区空旷的礼堂里,面对台下坐着的、眼神中带着期盼和怀疑的下岗职工和居民,沈青云没有讲空泛的大道理,而是用朴实易懂的语言,描绘着示范区的蓝图:

“咱们这底下是挖空了,可头顶上的太阳还在!我们可以铺上光伏板,卖电挣钱!这黑乎乎的矸石山,可以推平了种果树、搞大棚!那些老厂房、老机器,擦洗干净,就是咱们林峰工业历史的见证,可以搞旅游,让外面的人来看看咱矿工当年的奋斗!”

他承诺,示范区的收益将优先用于改善矿区民生,并尽可能为下岗职工提供培训和就业岗位。

这番描绘,如同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灯,让台下的群众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掌声,第一次为这位新市长在基层热烈地响起。

然而,推动具体项目落地,远比描绘蓝图困难。当示范区的规划进入实质操作阶段时,各种“拦路虎”接踵而至。最大的阻力来自于矿区土地的权属和历史遗留问题。一些地块被早年的一些关系户以极低价格长期“租赁”或占用,用于堆放杂物甚至进行小规模污染生产,他们背后往往牵扯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坚决不肯退出,成为项目推进的“钉子户”。

负责具体推进此事的干部向沈青云汇报时面露难色:“沈市长,这几户背景有点复杂,据说……据说和马市长那边有些关系,之前几次清理都不了了之。”

沈青云目光一冷:“不管涉及到谁,只要不符合规划、侵害公共利益,就必须依法清理!把情况摸清楚,证据固定好,准备启动法律程序和相关纪律检查!”

---

四、暗处的较量:匿名信与扫黑除恶的契机

就在沈青云全力推动转型和民生项目时,一股暗流也开始向他涌来。省纪委和省委组织部几乎同时收到了针对沈青云的匿名举报信,信中罗列了他“在清源期间独断专行、排除异己”、“在林峰急功近利、搞形象工程”、“用人唯亲(指提拔赵劲松)”等数条“罪状”,虽然内容空洞,缺乏实据,但恶意中伤的意图明显。

几乎同时,市公安局向沈青云汇报了一个情况:在调查一起普通的矿区群体性斗殴事件时,深挖下去,竟然牵扯出一个以当地流氓“刀疤王”为首、长期盘踞在矿区,通过垄断渣土运输、强揽工程、欺行霸市等方式牟利的恶势力团伙。而这个“刀疤王”,似乎与阻挠示范区建设的某个“钉子户”交往甚密,并且有线索显示,他可能向个别干部进行了利益输送。

匿名信与恶势力团伙的线索几乎同时出现,这绝不仅仅是巧合!沈青云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对手在感受到压力后,使出的组合拳——一方面试图从政治上抹黑他,另一方面利用基层的黑恶势力,在具体工作上给他制造麻烦,阻挠转型进程。

“来得正好!”沈青云非但没有被吓倒,反而感到一种揪出狐狸尾巴的兴奋。他立刻指示市公安局:“将此案列为扫黑除恶重点案件,成立专案组,由我亲自挂帅督办!要深挖细查,无论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彻底铲除这个阻碍发展、欺压百姓的毒瘤!”

他意识到,林峰的转型,不仅仅是经济和生态的转型,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治理变革。不扫除这些盘踞在基层的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任何美好的蓝图都可能沦为空谈。这场扫黑除恶的斗争,与他推动的经济转型,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成为他破局林峰的又一重要战场。

---

五、路在脚下

夜幕下的林峰市政府大楼,沈青云办公室的灯光依旧亮着。桌上摊开着示范区的规划图、扫黑除恶的案情报告,以及那几封可笑的匿名信。

他走到窗前,看着这座在夜色中沉睡的老工业城市。远处,还有零星的工厂灯火;近处,是亟待改造的棚户区和矿区。挑战重重,阻力巨大,前路绝非坦途。

但他眼神坚定,毫无畏惧。环保风暴立了威,民生工程聚了心,扫黑除恶破了局。他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虽然还不够深,但足以支撑他继续前行。

他拿起红笔,在示范区规划图的“钉子户”区域,重重地画了一个圈;又在扫黑除恶的案情报告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破局之举,已如离弦之箭。接下来,将是更复杂、更激烈的正面较量。沈青云知道,他走的每一步,都在为这座城市的未来投票。他别无选择,只能向前,一直向前。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