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重生从抓小偷开始立一等功 > 第90章 淬火成钢

第90章 淬火成钢(2/2)

目录

调研结束后,沈青云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市政府常务会议,议题是研究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重点工作。

常务副市长马卫国,是林峰本地成长起来的干部,负责政府日常事务和经济发展,资历很深。他率先发言,拿出了一份精心准备的方案,提出的Gdp增速、固定资产投资等目标都相对“稳妥”和“保守”。

“沈市长,各位同志,”马卫国扶了扶眼镜,语气沉稳,“我们林峰目前正处于转型阵痛期,历史包袱重,新的增长点还在培育。我认为,明年我们的工作基调应该是‘稳字当头’,目标不宜定得过高,重点是‘守住底线’、‘防范风险’,把现有的企业服务好,把社会稳定维护好。”

他的发言,得到了几位分管传统工业、城建等领域的副市长们的附和。大家言辞恳切,都强调林峰的特殊困难和“稳”的重要性。

轮到沈青云总结时,他没有直接否定马卫国的方案,而是首先肯定了他和同志们对“稳”的重视。然后,他话锋一转,将调研时看到、听到的情况,特别是矿区下岗职工和污染区居民的困境,生动地摆到了桌面上。

“同志们,我们‘稳’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更好地‘进’,是为了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果只是数据上的‘稳’,而老百姓的感受却是‘难’,那我们这个‘稳’的意义就要打折扣了!”

他目光扫过与会众人,语气变得凝重而有力:“林峰的资源红利正在消失,传统路径已经走不通了!不敢突破、不敢担当,只会让问题越积越多,让局面越来越被动!我认为,我们明年不仅不能‘保守’,反而要有‘跳起来摘桃子’的勇气!目标要实事求是,但更要积极进取!工作的重点,必须坚定不移地放在‘转型升级’和‘民生改善’上!要敢于触碰矛盾,敢于啃硬骨头!”

他提出了几点明确方向:一是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落后产能,加大环保整治力度;二是要集中资源,培育新兴产业,尤其是利用林峰现有的工业基础,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材料;三是要下大力气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妥善安置下岗职工,治理环境污染。

会场一片寂静。沈青云的这番话,与他初来时的谦和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展现出了强烈的担当意识和破局决心,这与马卫国等人主张的“稳妥”路线发生了直接碰撞。

马卫国的脸色有些不太自然,他沉默了片刻,才缓缓道:“沈市长的思路很有魄力,我们也希望能快速发展。只是……转型需要钱,需要项目,更需要时间。动作太大,会不会引发新的风险?比如,强力关停企业,会不会导致失业问题集中爆发?现有的财政,能否支撑这么大的投入?”

“风险当然有,但不去做,风险更大!财政困难,我们可以积极向上争取,可以优化支出结构,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关键是,我们要有行动的决心和清晰的路径!”沈青云寸步不让,“关于具体方案,我们可以再深入研究,充分论证。但大方向,必须明确!”

这次会议,虽然没有形成最终决议,但沈青云已经清晰地亮明了自己的施政理念,与本土派干部之间那种微妙的张力,也第一次公开地显现出来。

首次常务会议上的交锋,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石子,涟漪迅速扩散。沈青云回到办公室,就接到了几个来自省里不同部门、看似关心工作、实则带有打探意味的电话。

同时,他也通过一些隐秘渠道了解到,马卫国在会后,与市委书记宋清河进行了一次时间不短的单独汇报。而宋清河的态度,似乎有些暧昧,既没有明确支持沈青云的激进思路,也没有否定马卫国的稳妥主张。

“看来,这位宋书记,是在观望,或者说,是在平衡。”沈青云心中明了。作为市委书记,宋清河需要考虑全局稳定,也需要权衡班子内部的不同声音。

然而,在调研和会议之后,沈青云也并非全无收获。他注意到,市发改委一位名叫赵劲松的副主任,在汇报一项关于利用废弃矿区发展光伏产业的规划时,思路清晰,敢于直言,与那些四平八稳的官员风格迥异。还有市环保局的一位年轻科长,在私下汇报时,顶着压力向他反映了一些企业偷排漏排的真实情况。

这些发现,让沈青云看到了林峰干部队伍中,依然存在着想干事、能干事的“微光”。他需要将这些力量凝聚起来,打破那种沉闷的、固化的局面。

晚上,他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林峰市的夜景不如省城璀璨,却别有一种厚重的工业美感与沉沦的忧伤交织的独特韵味。他知道,治理这样一个复杂的工业城市,远比侦破一个案件、打掉一个腐败集团要复杂得多。这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坚定的改革决心、以及凝聚各方力量的领导艺术。

淬火已成钢,利剑将出鞘。在林峰这片充满挑战与希望的土地上,沈青云的市长生涯,注定不会平静。一场关于城市命运、关于发展路径的更深层次的较量,才刚刚开始。他拿起笔,在摊开的工作笔记上,郑重地写下了四个字:转型、民生。这是他的方向,也是他对林峰人民的承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