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模拟沙盘:铁血军魂 > 第116章 黄浦刻蚀

第116章 黄浦刻蚀(2/2)

目录

——那道本应只存在于战地医院档案照片中的伤痕,此刻竟诡异地复刻在自己脸上。

正当他试图用指腹确认疤痕的真实性时,主控台突然发出刺耳的蜂鸣,一个来历不明的加密数据包强行突破了防火墙。

量子解密程序运行时的蓝光在舱室内跳动,当全息投影展开的瞬间,黎落的呼吸为之一窒:

这分明是四行仓库守军撤退时焚毁的兵力部署图,那些被火焰吞噬的纸质文件本应化为灰烬,可眼前电子化的图纸上,焦黄碳化的边缘纹路竟与主控计算机散热孔的锯齿状轮廓完美吻合,就像有人用烙铁将现实世界的燃烧痕迹拓印进了数字空间。

王锐的特战小队正在东海演习场进行夜间渗透训练时,整个数字化作战系统突然遭到不明数据入侵。

队员们的单兵智能电台发出刺耳的电流杂音,随后竟诡异地接入了一条1937年的公共租界电话线路。

耳机里,英国巡捕浓重的苏格兰口音正用老式电话喊话,与AI系统实时翻译的现代军事术语产生诡异的声波重叠。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当无人机群按照预定路线掠过模拟苏州河上空时,机载热成像仪显示出的异常热源分布图

——那些跳动的红色光点组成的轮廓,经过战术电脑比对,与档案馆保存的当年日军侦察机拍摄的仓库红外侦察照片的吻合度高达98.7%。

这个时空错乱的发现让所有队员的后背瞬间爬满冷汗,他们意识到这场演习可能已经触碰到某个不该被唤醒的历史幽灵。

夏江的膝盖带着千钧之力砸向虚拟战场的金属地面,作战服的多层缓冲材料在冲击下发出令人牙酸的咯吱声,纳米级减震凝胶被压缩到极限。

他的左手突然像被高压电流击中般剧烈抽搐,五根手指诡异地扭曲成爪状,指尖迸发出幽蓝的电弧,在特制聚合物地板上犁出三道泛着量子辉光的裂痕

——那沟壑的间距精确到毫米,深度与1937年历史影像中八百壮士撤离四行仓库时,那些中国军人用血肉之躯在水泥地面抠出的指甲痕迹完全吻合。

量子计算机的液态金属散热矩阵瞬间沸腾,从冰蓝转为刺目的猩红,全息投影屏如同遭受电子风暴般炸开十二层半透明的警告框。

层层叠叠的红色警报文字在空气中震颤:

系统核心温度已突破设计极限,源于正在疯狂并行处理两套时空错位的战术协议。

左屏是现代战场AI基于实时伤亡评估生成的撤退指令,冰冷的算法不断刷新着最优解的数字模型;

而右屏1937年的战场记忆数据链却像决堤的洪水,持续输送着带着硝烟味的加密电文,那是谢晋元团长用沙哑的嗓音吼出的固守命令。

每个字节都裹挟着老式发报机特有的电流杂音,仿佛能看见摩尔斯电码在硝烟中闪烁的火花。

两套系统在量子层面激烈对抗,使得整个虚拟战场空间都开始出现数据涟漪般的扭曲。

黎落猛地咬破舌尖,尖锐的疼痛如电流般从神经末梢直窜天灵盖,铁锈味的鲜血在口腔中爆裂开来。

这突如其来的痛楚像一柄淬火的利刃,精准刺穿她混沌的意识屏障。

在血腥味的刺激下,她的感官被无限放大

——2025年军事演习时弥漫的现代空包弹火药味率先袭来,那种经过精密配比的化学制剂散发着金属般的冷冽;

紧接着是1937年汉阳造步枪击发时的黑火药硝烟,颗粒粗糙的硫磺气息裹挟着历史的焦灼,在味蕾上烙下滚烫的印记。

两种时空的战争记忆通过味觉神经激烈碰撞,仿佛有电流在她齿间噼啪作响。

当她强行切断神经刻蚀进程的刹那,主控室陷入死寂,连空气都凝固成胶状。

所有LEd照明设备突然扭曲变形,金属外壳如蜡般融化重组,最终定格成1937年四行仓库守军使用的老式探照灯。

这些锈迹斑斑的钢铁巨兽吐出惨白光束,将整个空间切割成明暗交错的牢笼,光与影的边界处浮动着细小的尘埃,像是被惊扰的时光碎片。

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变化发生在混凝土墙面上

——每个人的影子突然获得独立生命般剧烈蠕动,像被无形的手撕扯着,最终分裂成两个泾渭分明的轮廓。

左侧是现代特种兵的数字化作战服,夜视镜与战术背心的棱角在冷光中泛着幽蓝;右侧则是抗战将士打着绑腿的粗布军装,磨损的绑腿布条间还沾着战场的泥泞。

两个时代的剪影在斑驳墙面上隔空对峙,现代战术手套与老式步枪的影子间距不足三寸,却仿佛横亘着八十八年的血色长河。

\"第二阶段融合完成度61%。\"

量子沙盘发出低沉的嗡鸣,如同远古青铜编钟的余韵在数据深渊中回荡。

青铜色的结论报告从数据流中缓缓凝结成形,表面浮动着类似甲骨文蚀刻的量子编码。

那泛着金属光泽的纸页边缘呈现出不规则的燃烧状锯齿,焦黑与鎏金交错的纹路间,隐约可见1937年四行仓库的硝烟倒影。

每一处焦痕的弧度都与历史档案中记载的谢晋元将军牺牲前焚毁的日记本残页完全吻合,甚至能嗅到跨越时空的纸张焦糊味。

当观测者凝视那些锯齿时,报告边缘会浮现出蓝移现象的光晕,仿佛时空在此刻产生了量子纠缠般的微妙共鸣

——就像当年将军钢笔尖滴落的墨迹,正在当下这份报告上重新晕染开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