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搜神记?二十(1/2)
孙登识病龙,龙开井报德
晋朝时,魏郡遭遇大旱,地里的庄稼都快枯死了。农夫们跑到龙洞去祈祷求雨,没过多久还真下了雨,大家高兴坏了,准备杀猪宰羊去祭祀龙洞的龙。
正好孙登路过,看到这一幕,连忙拦住众人说:“你们别祭了!这是条生病的龙,它下的雨带着邪气,根本救不了庄稼,反而会害了庄稼。你们要是不信,凑近闻闻雨水的味道就知道了。”
有人半信半疑地去闻,果然闻到雨水里带着一股腥臭味,跟普通的雨水完全不一样。原来那条龙背上长了个大毒疮,下的雨也沾了毒气。龙在洞里听到孙登的话,知道遇到了懂行的人,就变成一个老头走出来,向孙登恳求治病,还说:“只要我的病能好,肯定会报答您的恩情。”
孙登帮龙治好了毒疮,没过几天,魏郡就下了一场真正的好雨,把干旱彻底缓解了。更神奇的是,龙洞附近的一块大石头突然裂开,里面出现了一口井,井水清澈见底,常年不涸——这是龙特意为孙登和百姓们开凿的井,用来报答治疮之恩。
苏易救虎产,虎送野肉谢
庐陵有个叫苏易的妇人,特别擅长接生,附近人家生孩子遇到难题,都会请她去帮忙。有一天晚上,苏易正在家里休息,突然被一只老虎叼走了。老虎跑得飞快,带着她走了六七里路,到了一个大土坑边才停下来,把她轻轻放在地上,然后蹲在旁边守着,看起来没有要伤害她的意思。
苏易吓得浑身发抖,却看到土坑里还有一只母虎,正痛苦地趴在地上,肚子鼓鼓的,显然是生孩子遇到了难产,疼得快要活不下去了,还时不时抬头看向苏易,眼神里满是哀求。苏易这才明白,老虎叼她来,是想让她帮忙接生。
她定了定神,走到母虎身边,小心翼翼地帮母虎接生,最后母虎顺利生下了三只小虎崽。生完孩子后,母虎对苏易特别温顺,还用背驮着她送回了家。从那以后,母虎经常会把捕到的野鹿、野兔之类的猎物放在苏易家门口,以此报答她的救命之恩。
哙参救玄雀,雀衔明珠报
哙参是个有名的孝子,对母亲特别孝顺,不管什么好东西,都先想着母亲。有一天,一只玄雀被猎人的箭射中,翅膀流着血,挣扎着飞到哙参家门口,看起来又害怕又无助。哙参看到后,赶紧把玄雀抱进屋里,小心翼翼地拔出箭,又找来草药敷在伤口上,细心照顾它。
玄雀在哙参家养了一段时间,伤口慢慢愈合了。哙参见它恢复得差不多,就把它放飞了。没想到从那以后,这只玄雀每天晚上都会飞到哙参家的门外。有一天晚上,哙参拿着蜡烛出门查看,发现那只玄雀竟然带着另一只玄雀一起来了,两只玄雀的嘴里各衔着一颗亮晶晶的明珠,轻轻放在哙参的门口,然后才飞走——这是玄雀在用珍贵的明珠,报答哙参的救命之恩。
杨宝救黄雀,童子赠白环
汉朝时,弘农郡有个叫杨宝的人,九岁那年,他到华阴山北边玩耍,看到一只黄雀被鸱枭(一种凶猛的鸟)抓伤,从树上掉了下来,还被一群蝼蚁围着,眼看就要被吃掉了。杨宝心生怜悯,赶紧把黄雀捡起来,放进自己的头巾盒子里,每天用黄花喂它。
过了一百多天,黄雀的羽毛终于长齐了,能飞了。从那以后,黄雀每天早上飞走,晚上又飞回杨宝家,像是在陪伴他。有一天晚上,已经三更天了,杨宝还在读书没睡觉,突然有个穿着黄衣服的童子走到他面前,对着他拜了两拜,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本来要去蓬莱仙岛办事,不小心被鸱枭抓伤,多亏您心地善良救了我,这份大恩我一直记着。”
说完,童子拿出四枚洁白的玉环送给杨宝,说:“这四枚玉环送给您,能保您的子孙后代品行高洁,还能当上三公那样的大官,就像这玉环一样洁白尊贵。”后来杨宝的子孙果然都很有出息,还真有人做到了三公的职位。
隋侯救断蛇,蛇献明月珠
隋县溠水河边,有个地方叫断蛇丘。传说从前隋侯出门巡查的时候,看到一条大蛇被人砍成了两段,躺在地上奄奄一息。隋侯觉得这条蛇看起来很有灵性,不忍心它就这么死掉,就叫手下人拿来草药,敷在蛇的伤口上,还帮它把身体接好。过了一会儿,大蛇竟然慢慢能动了,最后钻进了草丛里。人们为了纪念这件事,就把隋侯救蛇的地方叫做断蛇丘。
过了一年多,有一天,那条大蛇突然衔着一颗明珠来到隋侯面前,把明珠放在他面前就离开了。这颗明珠足足有一寸那么大,颜色纯白,晚上还会发出明亮的光,像月亮一样能照亮整个屋子。人们都把这颗珠子叫做“隋侯珠”,也叫“灵蛇珠”或者“明月珠”。后来在断蛇丘的南边,还专门建了一座隋季良大夫池,用来纪念隋侯和灵蛇的故事。
孔愉放笼龟,龟助封亭侯
孔愉,字敬康,是会稽山阴人。晋元帝的时候,他因为讨伐华轶立了功,被封为侯爵。孔愉年轻时,有一次路过余不亭,看到有人在路上卖一只装在笼子里的乌龟,乌龟缩在笼子里,看起来很可怜。孔愉不忍心,就把乌龟买了下来,带到余不溪边放生了。乌龟跳进水里后,还在水中游了几圈,几次转过头来看着孔愉,像是在道谢,然后才慢慢游远。
后来孔愉因为立功要被封为余不亭侯,手下人按照规矩给他铸侯印——古代侯爵的印玺,印钮通常是乌龟的形状。可奇怪的是,铸了三次印,印上的乌龟钮都是转过头向左看的,跟正常的乌龟钮不一样。铸印的工匠觉得奇怪,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孔愉。孔愉这才恍然大悟,想起自己当年放生的那只乌龟,每次转头都是向左看,这肯定是乌龟在报答自己啊!于是他就把这枚特殊的侯印收下,一直佩戴着。后来孔愉还当了尚书左仆射,死后被追赠为车骑将军,仕途一路顺利。
老姥不食鱼,龙子救城陷
古巢这个地方,有一天突然下了大暴雨,江水暴涨,没过多久又退回到原来的河道。退水后,港口里留下了一条一万多斤重的大鱼,大鱼在岸边挣扎了三天就死了。全城的人都跑去分鱼吃,只有一个老妇人不忍心,没有去吃。
有一天,一个老头突然找到老妇人,说:“那条大鱼是我的儿子,不幸遭了这场灾祸。全城只有你不肯吃它的肉,这份恩情我一定会好好报答你。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如果东门的石龟眼睛变红了,这座城就会陷进水里变成湖,到时候你一定要赶紧逃走。”
从那以后,老妇人每天都去东门看石龟的眼睛。有个小孩觉得老妇人的行为很奇怪,就问她为什么天天来看石龟。老妇人实在,就把老头的话告诉了小孩。小孩觉得好玩,就偷偷用红颜料涂在了石龟的眼睛上,把石龟的眼睛涂红了。
老妇人第二天来看的时候,看到石龟眼睛红了,吓得赶紧往城外跑。刚跑出城,就有个穿着青衣的童子跑过来对她说:“我是龙的儿子,就是之前那个老头的孩子。”说完就领着老妇人爬上了附近的山。就在老妇人爬上山顶的时候,身后的古巢城突然塌陷,很快就被水淹没,变成了一片湖。
董昭之救蚁,蚁王解狱厄
吴郡富阳县有个叫董昭之的人,有一次乘船过钱塘江,船走到江中心的时候,他看到水面上有一只蚂蚁,趴在一根短短的芦苇杆上,一会儿爬到芦苇的这头,一会儿又爬到那头,看起来特别慌张,像是害怕掉进江里淹死。
董昭之心里想:“这只蚂蚁是怕淹死啊,太可怜了。”就想把蚂蚁捞到船上。可船上的人却骂他:“蚂蚁是有毒的虫子,会咬人,不能留着它,我一脚踩死它算了!”董昭之不忍心,就找了一根绳子,把芦苇杆系在绳子上,再把绳子拴在船边,带着蚂蚁一起走。等船到了岸边,蚂蚁才顺着芦苇杆爬上岸,安全地逃走了。
当天晚上,董昭之梦见一个穿着黑衣服的人,带着一百多个人来向他道谢,说:“我是蚁王,不小心掉进江里,多亏您救了我的命。以后您要是遇到急难,一定要告诉我,我会帮您的。”董昭之没把这个梦太放在心上。
过了十多年,当时天下不太平,到处有强盗作乱。董昭之被人诬陷是强盗头子,抓起来关在余杭的监狱里。他在监狱里又急又怕,突然想起了当年蚁王托梦的事,心里想:“现在我遇到大难了,可怎么告诉蚁王呢?”他正想着,和他一起坐牢的人看到他愁眉苦脸的,就问他怎么了。董昭之把自己救蚂蚁、蚁王托梦的事说了一遍。那个人听了说:“这简单,你找两三只蚂蚁,放在手掌心里,跟它们说你的难处就行了。”
董昭之照着做了,把蚂蚁放在手心,把自己被诬陷坐牢的事说了一遍。当天晚上,他又梦见了那个穿黑衣服的蚁王,蚁王对他说:“你赶紧逃到余杭山里去,现在天下大乱,朝廷很快就会下赦免令,到时候你就能没事了。”董昭之醒来后,发现自己手上和脚上的镣铐,已经被蚂蚁咬得破破烂烂的,根本锁不住他了。
他趁机逃出了监狱,过江躲进了余杭山。没过多久,朝廷果然下了赦免令,董昭之因为躲在山里,没被官府抓到,最后靠赦免令免除了罪名,平安地回了家。
李信纯养犬,义犬救主亡
孙权当政的时候,襄阳纪南县有个叫李信纯的人,家里养了一条狗,名字叫黑龙。李信纯特别喜欢黑龙,不管走路还是坐着,黑龙都跟在他身边,吃饭的时候,李信纯也总会分一半食物给黑龙吃,一人一狗感情特别好。
有一天,李信纯在城外和朋友喝酒,喝得酩酊大醉,没力气回家,就躺在路边的草丛里睡着了。正好赶上太守郑瑕带着人出来打猎,看到路边的野草长得很高,担心有野兽藏在里面,就派人放火烧草。
李信纯睡觉的地方,正好在顺风的方向,火势很快就向他蔓延过来。黑龙看到火要烧到主人了,赶紧用嘴拽李信纯的衣服,想把他拉醒,可李信纯喝得太醉,根本动不了。黑龙急得团团转,突然看到不远处有一条小溪,离李信纯睡觉的地方有三五十步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