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儒林外史大白话 > 第二十一回 冒姓字小子求名 念亲戚老夫卧病

第二十一回 冒姓字小子求名 念亲戚老夫卧病(2/2)

目录

牛老儿则是在新房里摆了一桌酒菜,让小两口和帮忙搀新娘的奶奶坐下享用。自己又在客厅里单独摆了一张桌子,等点上了蜡烛,放好了碗筷,这才把卜老爹父子三人请过来吃席。牛老儿先是倒了一杯酒洒在地上,用来祭拜天地。随后又倒了满满一杯酒,双手颤颤巍巍的捧着,恭敬地请卜老爹到上座,还说道:“老哥哥,这门亲事多亏了你的关照,我心里感激不尽!但我家实在太穷,拿不出像样的酒席,只能请你喝杯薄酒,还得委屈两位舅爷一起坐坐,希望你们别嫌弃。”说完,牛老儿就深深地作了个揖,卜老爹也赶紧回礼。

牛老儿又想给卜诚、卜信斟酒,两人再三推辞,最后才作揖坐下。这时,牛老儿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家里实在拿不出好饭菜,咱们都是亲戚,可千万别笑话我。我家别的没有,茶叶和炭还有一些。一会儿我煮壶好茶,留老哥你多坐会儿,咱们聊聊天。等到了五更天,就让小两口出来给你磕头,也算是我尽点心意。”卜老爹说:“亲家,我外孙女年纪小,不懂礼数,她爹又不在,我也没给她准备像样的嫁妆,我还觉得过意不去呢。要说坐到天亮,那正合我意,我正想和你好好唠唠呢,又怎么会走!”当晚,卜诚、卜信喝完酒就先回家了,只有卜老爹留了下来。

一直等到五更天,牛浦和新娘子就穿戴整齐的出来了。他们先请牛老儿坐在上座,然后恭恭敬敬地磕头行礼。牛老儿感慨地说:“孙儿啊,我把你拉扯大不容易。如今多亏了你外公公,帮你把婚事办了,你现在也算是成家立业了。从今天起,店里的生意就交给你管,进货、赊账、收钱这些事,都由你自己拿主意。我老了,干不动重活了,以后就在店里帮你搭把手,就当你雇了个老伙计。孙媳妇看着是个好姑娘,希望你们夫妻恩恩爱爱,白头偕老,多生几个孩子!”

给牛老儿磕完头后,小两口又请卜老爹上座受礼,给卜老爹磕头。卜老爹说:“我外孙女要是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姑爷你就多教教她。你要敬重长辈,听丈夫的话;现在家里人少,你做事要勤快,别惹老人家生气。行了,起来吧。”说完,就把小两口扶了起来。牛老儿又想留卜老爹吃早饭,卜老爹推辞不过,最后还是告辞回家了。从这以后,牛老儿、牛浦和他媳妇,三个人就一起过日子了。

牛浦自从结婚后,就很长时间没去过甘露庵了。有一天,他出去收赊账的钱时,顺路就想去庵里看看。等走到浮桥口,就瞧见庵门外拴着五六匹马,每匹马都驮着行李,旁边还有马夫守着。再走近些,就看到韦驮殿西边的长凳上坐着三四个人,他们个个头戴大毡帽,身穿绸缎衣服,左手握着马鞭,右手捻着胡须,脚上穿着尖头粉底的黑靴子,翘着二郎腿,看起来一副派头十足的样子。牛浦心里犯嘀咕,也没敢直接进去。

老和尚在庵里一眼就看到了牛浦,赶忙招手喊他:“小施主,你怎么这么久都不来?我正等着你,有话和你说呢!快快进来!”牛浦见老和尚叫他,就硬着头皮走了进去,发现老和尚已经把行李收拾好了,像是马上就要出发了。看到这局面,他直接被吓了一跳,赶忙问:“老师父,你收拾行李,这是要去哪儿啊?”

老和尚解释说:“外面坐着的那几个人,是京城九门提督齐大人派来的。齐大人以前在京城的时候,曾拜我为师。现在他做了大官,就特意派人来请我去京城报国寺当方丈。我本来不想去,但前些日子有个朋友在我这儿去世了,他有个朋友去京城参加会试,我想趁这个机会,到京城找到他朋友,把我这去世朋友的灵柩送回去,也算了却了我一桩心事。我之前说要给你看的两本诗集,就是我那去世朋友的,它们在我枕箱里。我现在没时间了,你就自己开箱拿出来看吧。还有一床褥子我不好带走,另外还有些零碎东西,我就把它们都留给你了。你要好好帮我照看庵里,等我回来。”

牛浦还想问些什么,那几个人就走进来催促:“今天天色还早,还能赶个几十里路呢。请老师父赶紧上马,别耽误了我们赶路!”说着,他们就把行李搬了出来,然后簇拥着老和尚上了马,其他人也纷纷骑上了牲口。牛浦把老和尚送到庵外,只来得及说一句:“老师父,路上保重!”那群人骑着马,飞快地跑远了。

等老和尚的身影完全看不见了,牛浦才回到庵里,查看了一下老和尚留下的东西,然后把老和尚锁房门的锁取下来,出门就反锁了庵门,然后就回家了。到了第二天,牛浦又来到庵里,心里盘算着:“现在老和尚走了,就没人能揭穿我假冒的事了,我干脆就冒充牛布衣!”于是,他就找来一张白纸,写下“牛布衣寓内”五个大字。从这以后,他就天天都到庵里来,假装自己就是牛布衣。

一个月后,牛浦的爷爷牛老儿守着店里,他闲着没事就盘点账目,发现欠店里钱的人,欠款已经不多了。可店里每天生意惨淡,卖出去的东西折合成钱还不到几十文,而且赚的钱全都花在了日常吃喝等开销上。这么一算,开店的本钱已经亏掉了七成。牛老儿看着这越来越撑不下去的生意,心里是又急又气,只能干瞪眼,却说不出话来。

等到晚上牛浦回家,牛老儿就问他店里的经营情况,牛浦支支吾吾,也说不出个清楚明白的账目,嘴里只说些文绉绉的话,东拉西扯的糊弄人。牛老儿本来就着急上火,这下更是被气得一病不起。他毕竟七十岁了,身体又虚弱,又没钱买药补养,结果病了不到十天,人就去世了。牛浦夫妻俩看到爷爷没了,都忍不住放声大哭。

卜老爹听到消息后,就急忙赶了过来,看到牛老儿的遗体还停放在店里,就哭着喊“老哥,你怎么说走就走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呀”,眼泪像下雨一样止不住的流。等哭完之后,卜老爹见牛浦在旁边哭得说不出话,就对他说:“现在不是哭的时候,让你媳妇看好你爷爷的遗体,你跟我出去置办棺材和寿衣。”牛浦赶紧擦干眼泪,谢过卜老爹后,就跟着他一起到认识的店里赊了一副棺材,又买了不少布料,叫来裁缝加急赶制寿衣,当天晚上就把牛老儿入殓了。

第二天一早,牛浦就雇了八个脚夫,把爷爷的灵柩抬到祖坟安葬了。卜老爹还帮他请来阴阳先生徐先生,自己骑着驴子,陪着阴阳先生一起去坟地选好下葬的位置。看着亲家入土为安,卜老爹又大哭了一场,之后就和阴阳先生一起回来,还让牛浦在坟地守了三天。

卜老爹一回到家,之前赊账的店家、脚夫等人就找上门来要钱了,卜老爹只能先答应着。等牛浦回家清算店里的本钱后,发现剩下的钱只够还棺材店的五两银子,布店的布钱、裁缝的工钱、脚夫的抬棺钱,都没有着落。牛浦实在没办法,就只好把自家那间半房子抵押给浮桥上负责抽闸板的闸牌子,换了十五两银子。还清欠款后,还剩下四两多银子。卜老爹让牛浦留着这些钱,等来年清明的时候,给牛老儿修整坟墓。

牛浦夫妻俩没了住处,卜老爹就腾出自己家里的一间房子,让他们搬过来住。随后,牛浦就把抵押的房子交给了闸牌子。两口子搬过去那天,卜老爹还做了几碗菜,给牛浦夫妻俩“暖房”。卜老爹到他们的新房坐了一会儿,一想到去世的老伙计牛老儿,就忍不住的哽咽哭泣。

不知不觉就到了除夕。卜老爹一家热热闹闹地过年,儿子和媳妇的房间里摆着丰盛的酒席,还生着温暖的炭火。卜老爹心里惦记着牛浦,就先送了几斤木炭过去,接着让牛浦在屋里生上火取暖;然后又送了一桌酒菜,让牛浦在除夕夜的时候,在屋里设立爷爷牛老儿的牌位,好好的祭奠一番。大年初一,卜老爹就让牛浦去祖坟上给牛老儿烧纸钱,还说:“你到坟上就跟你爷爷说,我年纪大了,天气又冷,实在没办法亲自来给他老人家拜年了。”说完,卜老爹又忍不住伤心地哭了起来。牛浦也只好答应着去照做了。

卜老爹一直到初三才出门给人拜年贺节。这天,他在别人家里喝了几杯酒,吃了些菜,回家路过浮桥口时,看见闸牌子家换上了崭新的春联,到处都装饰得花花绿绿、喜气洋洋的。卜老爹就想起牛浦把房子抵押给闸牌子的事,心里顿时就一阵酸楚,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他正准备回家时,突然碰到侄女婿,就被拉着去了他家。侄女儿精心打扮后出来给卜老爹拜年,等拜完年后,又留卜老爹在房里喝酒,还端上了用糯米做的年团子。卜老爹吃了两个就不想吃了,侄女儿一直劝,他就勉强又吃了两个。

回家的路上,卜老爹迎着风走,到家就感觉身体不舒服。等到了晚上,就出现了头疼发热的症状,直接就病倒在床上了。家里人赶紧请来医生看病,医生们也是说法不一,有的说卜老爹是受了气,气把痰困住了;有的说需要用发汗的药把病发出来;有的说要用温补脾胃的药;还有的说老年人身体弱,得用补药慢慢调养。卜诚、卜信两兄弟急得不行,就整天守在父亲床前。牛浦也每天早晚都到卜老爹房里,问候病情。

有一天傍晚,卜老爹躺在床上休息,迷迷糊糊间看见窗眼里钻进来了两个人,走到他的床前,又递给他一张纸。卜老爹问屋里其他人有没有看到人,大家都说没看见。卜老爹接过纸一看,是一张印着花边的公文,上面写着好多人的名字,每个名字都用红笔圈了起来,一共有三十四五个人。名单上第一个名字是“牛相”,卜老爹知道这是牛浦爷爷牛老儿的名字;而最后一个名字竟然是自己——卜崇礼。卜老爹还想问这是怎么回事儿,可一眨眼的功夫,那两个人和纸就都消失不见了。

想要知道卜老遇到了什么事儿,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