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匡秀才重游旧地 赵医生高踞诗坛(2/2)
说完这些,赵先生就问匡超人是不是秀才,是哪位学政主考让他中举的。景兰江说是现任学政,赵先生笑着说匡超人和自己儿子是同榜。喝完茶,赵先生因为有病人要瞧,所以就先告辞走了。
赵先生走后,景兰江就问匡超人行李准备放到哪儿,匡超人说自己要先去文瀚楼。景兰江说也行,还告诉匡超人自己的店在豆腐桥大街金刚寺前,让匡超人有空去店里找他聊天,说完就叫人挑着行李离开了。
匡超人背着行李到文瀚楼去找马二先生,结果得知马二先生回处州了。好在文瀚楼老板认识他,就留他在楼上住下。到了第二天,匡超人就拿着潘保正写的信,到布政司衙门前面找潘三爷,结果潘家仆人说三爷出差去台州学道衙门办公事了,刚走,估计得三四十天才能回来。
这下没办法了,匡超人只好出来,又找到豆腐桥大街景兰江的方巾店,不巧的是景兰江也不在。他就问旁边店铺的邻居,邻居说:“你说景大先生啊?这么好的天气,他肯定去西湖六桥欣赏春光、游山玩水、吟诗作赋去了,这么好的写诗机会,他怎么会老老实实待在店里?”
匡超人没找着人,就只能转身离开。他漫无目的的走了两条街,远远就看见景兰江正和两个戴着秀才头巾的人一起走,匡超人赶紧上前作揖打招呼。接着,景兰江就给匡超人介绍,指着长麻子的说这是支剑峰先生,指着留胡子的说这是浦墨卿先生,还夸他俩都是诗会里的领军人物。支剑峰和浦墨卿也问匡超人是谁,景兰江介绍了一番。
匡超人说:“我刚才去店里拜访先生,没想到您正好出门了。这会儿是要去哪儿呀?”景兰江就说没事瞎逛逛。接着又说:“好朋友好不容易碰上,怎么能各走各的,不如去旗亭酒店喝几杯?”支剑峰和浦墨卿都说好,当下三人就拉着匡超人一起进了酒店,找了个座位坐下。
这时酒保过来问要点什么菜,景兰江点了一盘一钱二分银子的杂烩,还有两碟小菜。小菜一碟是炒肉皮,另一碟是黄豆芽。酒端上来后,支剑峰就问浦墨卿:“你今天怎么没去找赵雪斋?”浦墨卿说:“他家今天宴请了一位特别稀奇的客人。”支剑峰很好奇就说:“这客人有啥稀奇的?”可浦墨卿却卖起了关子:“我给你说,这客人稀奇得很!你先干完这杯酒,我再给你讲这件事儿。”
他说完,支剑峰就倒上了酒,和大家一起喝起来。这时候,浦墨卿就开始讲起赵雪斋家那位稀奇客人的事儿:“这位客人姓黄,是戊辰年的进士,现在被派到宁波府鄞县当知县。早些年他在北京和杨执中先生关系不错,杨执中又和赵雪斋交好,所以黄知县来浙江,就带了杨执中的信来见赵雪斋。结果那天赵雪斋不在家,两人没见上面。”
景兰江说:“找赵爷的官员可不少呢,碰不上也正常。”浦墨卿接着说:“那天是真不在!第二天赵爷去回拜,两人见着面就聊了起来,结果你们猜怎么着?嘿,还真他娘的绝了!”大家忙问:“这又怎么绝了?”浦墨卿说:“这个黄知县和赵爷居然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的!”众人一听,都惊呼:“这也太巧了吧!”
浦墨卿又说:“还有更巧的呢!赵爷今年五十九岁,有两个儿子、四个孙子,老两口和和美美,虽说只是平民百姓;可黄知县中了进士、当了官,三十岁就没了老婆,到现在连一儿半女都没有!”支剑峰感叹说:“太神奇了!同一时间出生,一个这境遇,一个那境遇,差别竟然这么大,看来算生辰八字、看星象算命这些,根本不靠谱!”说完,大家又喝了不少酒。
这时浦墨卿说:“三位,我有个问题,想和大家来讨论讨论。黄知县和赵爷同一时间出生,一个中了进士却孤身一人,一个子孙满堂却没中进士。这两人,到底哪个更好?咱们更愿意当谁?”刚开始没人说话,随后,浦墨卿就点名让匡超人先说。匡超人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依我看,还是当赵先生这样的好。”众人拍手叫好:“说的有道理!”
浦墨卿又说:“读书嘛,终究得中进士才算有个好结果。赵爷啥都好,就差个进士身份。不光咱们这么想,就连他自己心里也很别扭。要是又想中进士,又想有赵爷这样的福气,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儿!虽然世上也有两全其美的人,但既然是讨论难题,要是都说想把两人好处合二为一,这问题就没意思了。我觉得,宁可只要中进士,不要其他福气,就当黄知县,不当赵爷,你们说呢?”
但是支剑峰却不同意这个说法:“话也不能这么说。赵爷虽然自己没中进士,但大儿子已经考上了,以后要是再考上更高的功名,肯定能给赵爷挣个封号。儿子的进士,难道就不如自己的吗?”浦墨卿笑着反驳说:“这可不对。以前有位老先生,儿子都当了大官,他还非要参加科举。后来考试点名时,监考不收他的卷子,他直接把卷子摔在地上,还生气地说:‘就因为这个小兔崽子,害得我戴个假官帽!’这么看,儿子的功名还真代替不了自己的!”
这时景兰江打断他们说:“你们说的都没说到点子上!都满上三杯酒,听我说。”支剑峰开玩笑说:“你要是说的不对怎么办?”景兰江说:“我要是说的不对,那就罚三杯酒!”大家都同意了。
只见景兰江略一思索,然后问:“各位说想中进士,那到底是图名还是图利?”众人答:“当然是图名了。”景兰江又说:“那你们想啊,赵爷虽然没中进士,但好多诗选上都刻着他的诗,名声传遍天下,谁不知道有个赵雪斋先生?说不定这比进士还有名呢!”说完,众人都觉得这话痛快,于是就一起干了杯。
匡超人听他们这么一说,才知道原来还有这样的想法和道理。最后景兰江提议说:“今天咱们难得聚在一起,就以‘楼’字为韵脚,各自回去写首诗,抄在一张纸上,回头送到匡先生住的地方,请他指点指点,如何?”众人都说没问题呀!说完,几人就出了酒店,各自回家去了。
前面说了匡超人不善于写诗,此次他又会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局面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