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百谏成圣下,大明死谏官! > 第212章 叶言巨大野心,立学,格物学!?

第212章 叶言巨大野心,立学,格物学!?(2/2)

目录

朱标好像突然发现了了不得的事情。

“格物之学,便是要穷究事物之本源法则。格一块苹果,要明白它为何会下落;格一株稻禾,要知晓它如何生长;格一项制度,便要剖析它如何运行,其中利弊如何权衡,人心向背又如何引导?”

“你们可知,这世间在格物学之下,还蕴藏着一种最为磅礴、最难以估量的力量?”

叶言说这话时理直气壮,他或许以这套学问,也能把他刚刚想到的那个解决‘投献问题’的办法,灌输进朱标这位未来储君的脑海里……

嗯,也算是灌输给朱棣这位未来或许还是太宗的人的脑海里!

“这种力量,它看似平凡,可汇聚起来却能移山填海,能开凿出万里长城那般雄伟的屏障,能挖掘出前朝大运河那般贯通南北的动脉。”

他环视着眼前这些天潢贵胄,语气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就如,秦之直道,隋之运河,乃至前朝大都之基业,哪一样不是凭借这力量所铸就?”

“这力量,或者说发动这力量的这双手,它不属于王侯将相,而属于这天下间最为广大的黎民黔首!”

叶言也看到了眼前几位皇子脸上或多或少的茫然或不以为然,唯独朱标神情有点变化……他或许想到这话对应了唐太宗的话,民心才是关键,指的是民心。

叶言也并不意外其他皇子的反应,包括朱标若有所思的明悟……他控制的李魁只是轻轻叹了口气。

“你们此刻或许难以真切体会认可这股力量,这并不奇怪。因为它如同深埋天下的暗流中,平日不显山不露水。”

“但若因此便轻视它、忽视它,甚至与之相悖,那么无论是个人的前程,还是王朝的基业,都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终将难免干涸腐朽之局。”

他这话完全如同警告,但李魁此前所作所为,这帮人也有数,李魁这分身人设立的极稳,他说的话很少让人质疑了。

“因此,失去了这力量的支撑,再高的大厦也会倾颓,再坚固的王朝也会崩塌....历史长河中,这样的教训还少吗?”

“所以,诸位殿下,切不可终日困于这宫墙之内,只读圣贤书,只听朝堂言,也只听本学士的教诲……你们需要去看,去听,去走,去真真切切地感受!”

叶言让分身指向窗外,指向南京城的大道之上!

“你们要多去感受那市井街巷的烟火气,感受那田间地头的劳作艰辛,感受那寻常百姓家的喜怒哀乐……那才是真实的天下,那才是你们未来要治理地方,包括太子殿下……那才是您未来治理江山社稷之本!”

他深吸一口气,做出了最后的总结并布置了今日的课业:

“好了,今日之课,核心便在于此。”

“格物学要细细学,尔等今日课后就需完成一项格物实践——”

“都给本学士走出宫门,或至市集,或访京郊村落,仔细观察百姓生计,体察民情民力。三日后,我要听尔等所见所思。”

说完这话,叶言控制的分身就对朱标一点头,转头就走,毫不犹豫。

这多少有些不敬……

可朱标却很习惯李魁的这种耿直,他反而是在这一刻陷入了思索中。

“格物?民心的力量?”

朱标肯定听得懂分身李魁在说什么,尤其对方最后那番关于黎民黔首之力的论述,已经清晰的不行。

他不管其他四个弟弟的反应,这一刻这位太子在思索他心中这投献的问题时。

他突然意识到,李魁虽然没和自己深究,也没给自己解决他父皇可能针对百姓问题的方案。

但现在,李魁其实等于给出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一个源自格物学的视角思路!

这东西能解决问题吗?

“投献啊?”朱标在心中重复此次听到的这学问,他内心急速推演,“若依李魁的格物之学思路去想,便不能简单归为刁民或贪官之罪吧?”

“需先‘格’其本源——百姓为何宁愿舍弃田产名义,也要依附豪强?”

答案瞬间清晰得令人心惊,就是叶言和他说过的——是徭役的酷烈,是胥吏的盘剥,是单个小民在庞大国家机器面前的无力与恐惧!

他们为了生存,为了关键的逃避徭役而不得不去行此法....这根本不是道德问题,而是百姓个人的赤裸裸的生存算计问题!

“那么,解决之道,并非一味严惩,而是要去‘格’出这算计中的利弊关键,然后……”朱标眼中光芒越来越盛,“然后,朝廷便需以此设计一套新的法度,让百姓发现,守法比投献更有利可图,更安稳可靠!”

比如,解决方案很简单,改革徭役的难处,减轻实质负担?

比如,严格约束胥吏,保障小民权益?

比如,明晰产权,让守法的自耕农得到朝廷更有力的保护和福利?

当守法的收益远超投献的风险和代价时,谁还会去走那条看似便捷实则危机四伏的投献险路?!

而这套思路,不也正契合了李魁所言——剖析制度如何运行,权衡利弊,引导人心向背的格物之法吗?

更重要的是,若以此法奏报父皇,重点将不再是揭发罪行、请求严惩,而是呈上一套能够增强朝廷控制力、稳固国本的积极方案!

这无疑更能迎合父皇巩固江山社稷的根本需求,也巧妙避开了直接指责其政令严苛可能引发的怒火。

“妙啊!”朱标几乎要击节赞叹。

哪怕他心里清楚,再好的改革方案,他那个爹还是会恼火去投献的百姓们……但这格物学,竟似一把万能钥匙,让面对困难的人在思索中,轻易的想到问题出现的核心?

而且,在他赞叹和思索之余,他猛地意识到一个更为惊人的事实!

李魁今日在讲堂之上,哪里仅仅是在授课?

他分明是在系统地抨击被视为国本的儒学之不足,并旗帜鲜明地推崇一套名为——李魁格物学的全新学问体系!

从空印案、文书造假切入,揭露儒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的无力!

继而引出格物致知作为根本方法,最后,竟将王朝兴衰的终极力量归结于黎民黔首!

这套学问,逻辑严密,层层递进,直指经世济民的核心,其野心……何其巨大?!

那不就是——

“他这不是在教书。”

朱标心中骇然的肯定这一点,然后震撼的转头看向走远的分身背影。

“他这是在……立学!欲立一门足以与儒学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层面超越儒学的‘实学’!”

难道李魁的志向,并非仅仅做一位能臣干吏,而是要做那开宗立派、影响后世千百年的……一代宗师?

这不是巨大野心,这是什么?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