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朱元璋只针对贪官?不,百姓也会让他愤怒!(2/2)
分身李魁则站在前方,虽没被叶言顶号,但遵循系统设置的人设和性格,他也并未照本宣科,而是手持书卷,正在讲述《史记》中《酷吏列传》的片段,但讲的也并非酷吏如何残暴,而是着重分析酷吏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帝王心术。
“……故郅都、宁成之辈,非生性残暴,实乃时势所造,帝王所需。”
“陛下用重典,非好杀也,乃乱世用重典,不得已而为之。为臣者,当明此理,既要以法度为绳,不畏豪强,亦需体察上意,知所进退……”
这段话说的很有意味,四个皇子听的颇为认真,哪怕是朱樉经过一段时间在分身赵德柱的磨练下,他也能认真倾听,其他人……连年纪最小的朱橚都听得颇为认真,朱棣更是眼神闪烁,似有所悟。
朱标也在窗外听得暗自点头,这李魁果然不凡,不仅学问扎实,对时政也有独到见解。
他耐心等到李魁一段讲完,才轻咳一声,迈步走了进去。
那一刻。
“臣李魁,参见太子殿下!”李魁见到朱标,连忙躬身行礼。
几位皇子也纷纷起身:“见过大哥(太子哥哥)。”
“不必多礼。”朱标摆了摆手,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孤路过此地,听闻李学士讲史,甚是精彩,便进来听听。诸位皇弟可要用心向学,莫负父皇期望,也莫负李学士苦心。”
“是,谨遵大哥教诲。”几位皇子齐声应道。
朱标又勉励了他的弟弟们几句,便对李魁道:“李学士,你方才所讲,颇合当下时宜。孤有些疑问,想与你单独探讨一番。”
另一边,叶言边处理东宫文书,边笑着用分身的眼睛看这里。
……
操控的李魁立刻会意,简单总结一番今日课程,干脆就说:“你们自习,本学士姑且随殿下移步偏殿吧。”
两人立刻来到大本堂旁的偏殿。
朱标不再绕圈子,直接将方才叶言所述的投献之弊,简明扼要地转述给了李魁,末了忧心忡忡地问:“李学士,依你之见,此事若属实,其害几何?又当如何应对呢?”
说完,朱标紧紧盯着李魁,想从他脸上看到震惊或凝重之色。
然而,李魁的反应却出乎他的意料……
只见李魁听罢,神色如常,甚至嘴角还勾起一丝若有若无的弧度,仿佛早已知晓,又仿佛带着几分讥诮。
嗯,毕竟都是叶言与他的分身,这事不至于不清楚。
总之,李魁闻完并未立刻回答,而是突然反问道:“殿下能洞察此弊,实乃大明之幸。只是,殿下既然已与叶侍讲商议过,为何不直接禀明陛下,反而来询问微臣?”
!
?
我肯定是告诉不了父皇,才来找你啊!
朱标有些好笑的摇了摇头,但却在略一迟疑后,干脆坦然道:“自然是此事牵涉太广,孤恐证据不足,贸然禀报,非但不能除弊,反而可能打草惊蛇,甚至引发朝局动荡。况且……”
他顿了顿,声音低了几分:“父皇性情刚烈,孤需思虑周全。”
这话是真的吗?
叶言这会才彻底接手分身的控制权,他先是点了点头,仿佛对朱标的顾虑表示理解。
随即,踱步到窗边,看着窗外庭院中嶙峋的假山,缓缓道:“殿下所虑,不无道理。那么,在思考如何应对之前,殿下不妨先换个角度思量一番。”
“换个角度?”朱标很是疑惑啊。
“正是。”李魁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向朱标,“殿下,请您暂且放下太子身份,试着代入陛下,试想一下,若您是他,听闻此事,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又会如何去做?这或许才是你不敢告诉他的事实。”
朱标更惊讶了,李魁这厮居然猜测的如此之准?
那么,叶言想到的那个可能,朱标意识到他为什么不敢告诉朱元璋的事,现在就能揭露了。
朱标是一怔,在认真思索后,他想象着父皇听到投献二字时的情景……
仅片刻后,他就不太确定地开口,声音是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未察觉的寒意。
“父皇……父皇震怒是必然的。他会立刻下令严查,涉事官吏、勋贵,恐怕难逃……剥皮实草之刑。”
操控李魁的叶言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
朱标眉头越皱越紧,顺着这个思路深入下去:“父皇是定然能看到此弊对国本的侵蚀,会以雷霆手段整肃……但,但是……”
他的声音突然顿住,脸色再次变得苍白,甚至比刚才在宫巷中时更甚。
那个可能,让他内心都感到荒诞和恐怖……但他父皇却真可能那般做!
叶言看出他的神情剧变,知道朱标终于触及了他想到的那个可能。
此刻让分身李魁再度轻声追问,语气却带着不容回避的锐利:“但是什么呢?殿下,陛下在严惩贪官污吏、勋贵豪强之后……呵!您不愿意说,我来说。”
这话就是那个朱元璋逻辑的可能情况。
“殿下啊,你猜陛下他会对那些‘自愿’投献的百姓,如何看待?”
轰!
朱标内心巨震,猛地猛地抬头看向李魁,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悸,他几乎是脱口而出——
“父皇他……他绝不会认为这只是官吏单方面的巧取豪夺!”
“他会认为,是百姓愚蠢,是百姓自愿为了逃避朝廷赋役,主动将田产、甚至自身投献给权贵门下!这是在挖大明的墙角,是在挑战父皇定下的户籍、赋税制度!”
朱标的呼吸都急促起来,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朱元璋在早朝审视这件事的愤怒目光!那
“在父皇看来,官吏勋贵固然可恨,该杀!”
“但这些‘自愿’投献的百姓,同样是帮凶,是蛀虫!”
“他们为了私利,规避王法,损害的是整个大明的利益!孤父皇平生最恨的,便是这等不守他定下的规矩、投机取巧,乃至动摇国本之举!”
“他能对贪官剥皮实草,对这些‘不驯顺’、‘不体恤朝廷艰难’的百姓……恐怕也绝不会手软!”
这才是朱标,或者说叶言早就算到的,最不敢告诉朱元璋的真正原因!
朱元璋的愤怒,绝不会只朝向官吏阶层!
他那套基于严格控制和绝对服从的统治逻辑,会让他将投献者的百姓,同样视为官民勾结、共同对抗朝廷的恶性事件,大明的敌人。
到时候,血流成河的恐怕就不只是官场,那些自愿的百姓,也极有可能被朱元璋视为乱民、刁民,遭到最无情的清算和镇压!
那也将是比空印案规模更大、牵扯更广,足以让整个大明为之震荡,甚至可能激起民变!
想通了这一节,朱标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手脚一片冰凉。
李魁看着朱标瞬间失血的脸色,叶言本体也终于露出了一个尴尬的笑容。
这就是事实,趁着官方还没查造假问题前,让投献一事也参合进去……但只能针对贪官,不能针对百姓。
这一点尤为难办,叶言也不知道怎么说。
但分身也还是回应道:“所以殿下现在明白了?”
“投献之弊,根子在制度,在利益去驱动。可若不能从根本上调整政策,减轻百姓负担,堵塞漏洞,而只靠陛下的雷霆之怒……”
叶言操控李魁时,李魁的神态都继承其表情,难掩苦涩啊。
他不由让分身说:“其结果,恐怕是旧弊未除,又添新伤,官逼民反,亦不远矣。陛下……他会恨,恨官吏贪得无厌,更恨百姓的不识好歹!”
朱标无力地点了点头,他终于彻底理解了叶言的苦心,也意识到了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
所以这特么到底该怎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