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突然抨击朱元璋,造假是因为你老朱要求严苛!(2/2)
?
什么意思?
你不是合计让我分身王彦顶替胡惟庸吧?
真假啊?
不知道。
总之,朱元璋这样骂完胡惟庸后,语气就稍缓的看向汉林,似乎还是想就此收场。
“汉林,你敢于直言,敢于揭破此等弊病,朕心甚慰。胡惟庸失察渎职,朕自有处置。此事之后就……”
他本以为汉林会顺势谢恩,了结此番争端。
不料,汉林竟再次深深一揖,打断了皇帝的话!
熟悉,熟悉的感觉上来了!
“陛下!臣话未说完!胡惟庸他之罪,固然可恨,然臣以为,此等形式主义滋生、政绩造假成风之根源,另有所在!”
“哦?”朱元璋立马一愣,眉头再次皱起,“根源另在?于正说的都很清楚了,朕也说的很清楚,难道不在中书审议的不力?地方官吏的放肆吗?”
朱元璋对于形式主义的出现,他就是这样认为的。
叶言却必须让他清醒!
汉林是猛地抬起头,目光第一次毫无畏惧地迎上了朱元璋审视的视线,语出惊人——
“臣冒死进言,根源之一,就在于陛下您自身!”
“哗——!”
整个奉天殿瞬间炸开了锅!
就连一直沉默的徐达、李善长等勋贵重臣,也纷纷侧目,难以置信地看着这个小小的给事中。
竟敢直接将矛头指向皇帝?
这汉林是疯了不成!!!
朱元璋脸色骤变,一股真正的怒意是瞬间涌上心头,他几乎就要厉声呵斥。
但看着汉林那坦然甚至带着一丝悲愤的眼神,他强压怒火,就是想知道,他娘的到底在说什么狗屁。
他是从牙缝里挤出了几个字:“……说下去!朕倒要听听,朕如何成了这造假之风的根源!”
到这一步,好家伙,回到叶言刚穿越时候的感觉,他操控的汉林毫无惧色,直接一点不客气的说:“陛下您是励精图治,渴望大明迅速强盛之心,这天地可鉴!然,正因为陛下求治心切,为地方官吏所定的考核标准,往往过于严苛,甚至……不近人情!”
他不看朱元璋铁青的脸色,自顾自说了下去。
“陛下要求州县,一年内垦田需增几何?户口需添几丁?税粮需足几成?这些目标,若在太平年景,或可努力达成。”
“然我大明立国仅四载,天下初定,百废待兴,许多地方历经元末战乱人口流失,土地荒芜,元气未复!”
“陛下您却以同一把尺子去衡量富庶江南与凋敝边塞,以最高标准要求所有州县的地方官?”
朱元璋当时就表情大怒,胡惟庸反倒是松口气……好家伙,铺垫半天是为了说朱元璋也二极管,也两面嘴脸是吧?
那他可算放心了。
分身还在问——
“臣就斗胆试问,那些地处偏远、底子薄弱的地方官,若要达到陛下的考核要求,除了在数字上动手脚,虚报垦田,滥增户口,他们还有何路可走?”
“那完不成陛下之命,轻则丢官罢职,重则就下狱问罪!甚至可能赌上全家的命……您就告诉臣,他们是会为了全家人的命选择老老实实上报‘无能’,等着被陛下您的法度严惩?”
“还是选择铤而走险,用虚假政绩搏一个前程,至少先保住头顶乌纱,再图后续?”
汉林的声音是带着悲凉的,直接道:“陛下,这不是臣为他们开脱!此乃形势比人强!”
“陛下您设定的政绩目标,与地方实际情况严重脱节,逼得一些本分官员也不得不随波逐流,加入这造假的大潮!胡惟庸之流,不过是利用了陛下这份‘求治心切’,顺水推舟,将其变为党同伐异的工具罢了!”
“于给事中他不敢提,本官就敢说!”
在皇帝面前称本官?
大人真是好大的官威!
朱元璋更气了!
叶言也清楚,影响老朱的一些思路,就得去死人,而且他确实也想说两句。
汉林突然几步出列,干脆走到老朱正前方,距离还存在,可二人属于对峙。
这次的话更不客气!
“陛下!您痛恨形式主义,痛恨政绩造假,可您曾想过,这杯苦酒,最初或许正是由您亲手酿下的第一味原料?”
“若您不重新审视考核之道,体恤地方实情,即便杀再多的胡惟庸,查再严的‘四不两直’,也不过是扬汤止沸!”
他指向殿外!
“总有一天,新的‘形式’会掩盖旧的‘形式’,更精巧的‘造假’会替代粗糙的‘造假’,如此循环,国事何时能清?”
“所以,形式主义之罪,其实就在于陛下您自身所定的制度细节上,您身上!”
这话其实并不难听,就是要求降低地方政务要求,这话也没有直接骂,可当庭指责皇帝,也算石破惊人了。
然后……
死一般的安静。
许久。
“呵……说的不错呀。”
朱元璋认了?
他就是如此定调的缓缓开口。
百官都以为就是认可了,没想到他朱元璋有一天能这么大度……
叶言也是如此认为,可系统显示的心情概述是BUG吗?
怎么是极度愤怒?
马上他就知道了答案。
“但是!”
“说的不错是说的不错!可汉林朕看你才是其心可诛!你居然妄议朕的制度?妄议是朕一手导致的形式主义横行?气煞我也!”
“来人,给朕把此不敬君父之辈带走,让他滚下去!滚去诏狱里好生想想,到底是谁的错!拖出去!”
好,这才是洪武式处理方案!
朱元璋能忍受奉天殿上当众被骂,他就不是朱元璋了!
而且这事,明明有更好的语言描述方案去说,结果这该死的汉林非要如同谩骂一般层层递进的来说吗?
真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