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四不两直调查结果,战场准备来到奉天殿上!(2/2)
可也正是这种担当,这个回答是出乎所有人意料。
他们预想中的激烈反驳,甚至对于委屈的申诉神情一概没有出现,就是直接认了。
场面顿时一片寂静。
少许时间后,叶言想了想,觉得还是得补充几句。
“拆人房屋,毁人家园,是,下官纵有万般理由,也亦是对百姓的切肤之痛。”
叶言是真的在说实话,他的情绪也确实有些无奈了。
“而这补偿未能尽如人意,实乃衙内情况有限……但这就是下官之过!御史大人,你之奏报中言‘手段近乎苛政’,‘恐伤陛下圣德’,此评语,下官都认。”
他顿了顿,目光望向堂外,仿佛能看到那些刚刚安定下来的灾民和已然稳固的新堤。
“然,当时情形,秋汛迫在眉睫,旧堤岌岌可危。若按部就班,逐户协商补偿,待谈妥之时,洪水早已漫过吴江洼地,届时死的,就不是几间房屋,而是成百上千的性命。”
他转回头,看向周志刚,眼神却严肃几分。
“御史大人,你可见过洪水滔天、浮殍千里的景象吗?”
“下官在工部时,在地方为吏时,见过。”
这是系统补全的设定,还真不是胡说。
“下官告诉大人,那才是真正的在伤陛下圣德,是身为地方官最大的失职!”
他忽然摊开手,颇为无奈的说:“唉——!这两害相权,下官也只能取其轻……用一时之痛,换长久之安,也用少数人之怨,换万千生灵之存续……这个决定,下官做了,后果,也一力承担!”
“而至于士绅非议……”李明德嘴角扯出一抹冷嘲,此刻却不屑的笑道,“御史大人不妨想想,就算未来有此后果,他们可能会兼并土地、隐匿田亩、遇灾则哄抬物价,致使流民遍地,更伤国本……”
“可用此‘苛政’若能确保工程顺利,朝廷政令畅通,百姓能得实实在在的性命安全……嗯,陛下应该不会否认吧?这也是实务之道!这难道不也更利国乎?”
叶言借李明德之口,没有否认批评,而是将这种酷烈置于一个更宏大的背景下去解释。
他肯定承认手段有问题,但也强调这是特殊情境下的无奈选择,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避免更大的灾难。
至于那弊端,凡事压根就不能只看一面,此法绝对没错,而借此闹事的……哼,后果不言而喻。
周志刚也沉默了。
他原本准备了许多大道理来驳斥对方可能会有的狡辩,却没想到对方如此坦荡地承认了‘过错’,还又将这番过错进行了细致的解释分析。
是啊,地方官是百姓的父母官,所为若结果是好的……那才是保护儿女的父母。
周志刚忽然觉得,自己那份措辞严谨的奏报,在眼前这个满身尘土、眼神疲惫的县丞面前,似乎显得有些苛刻了。
又是一段沉默后。
“罢了,李县丞之言……本官明白了。”他必须表态,周志刚最终缓缓道,“但功过是非,自有圣心独断……我等职责,在于据实呈报,今日交接已毕,李县丞好自为之。”
分身当时就再次拱手:“多谢御史大人。下官所为,但求问心无愧,对得起朝廷俸禄,对得起脚下土地和黎民百姓……至于其他,你尽可上报,下官也知唯有静待天听了。”
“呵,你知道就好,回见……”
这边叶言放弃顶号,交接完毕。
另一头。
敦煌的风沙堡这里。
派往这的审计组,是多由精于军务和钱粮审计的官员组成。
他们抵达时,黑山墩遇袭事件刚刚平息。
审计组也直扑军械库、粮仓,核对账目与实物,并秘密询问了参与救援的军士。
所以这边的情况也很有趣,他们一下子就知道了王远此前埋首文牍、苛求格式的行为,起初也让审计组觉得此人迂阔。
但当他们调阅王远整理后的文书档案时,发现原本混乱不堪的边镇记录变得井井有条,格式规范,数据清晰,为审计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
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核对文书与实物,他们发现王远到任后,军械保养、粮储管理方面的漏洞得到了有效堵塞。
而黑山墩事件的处理,更是让审计组对王远刮目相看!
他们详细调查了事件经过,确认了典史拘泥文书、延误战机的错误,也高度评价了王远临机决断、勇于担责的魄力。
将在外,有所为,有所不为!
这和在这种地方当官,道理也是一样的。
审计组当场就在奏报中写道:
“……御史王远,整饬文书,厘清旧弊,使边镇管理有章可循,此其功一也。”
“黑山墩遇袭,典史拘泥成法,几误军机,王远能察实情,不拘文书,果断驰援,保疆土、救同袍,此其功二也。”
“虽破格行事,然乃情势所迫,权宜得当,其心可鉴,其行可嘉。边关重地,正当需此等明于实务、敢于任事之员。”
暗线的回报也证实了明线的判断,并补充指出,王远这种在遵守法度框架内灵活变通的作风,得到了边军将士的普遍认可,认为这才是真正懂得边关疾苦的‘自己人’。
这边的交接就相对简单,那个将在外的道理大家是都懂,也算不上什么事。
此事也无疑打破了黄子澄所谓的“但求无过”的为官理念。
与此同时,两月观风期满,呈交笔记的日子已到,派往两地的审计组也带着张、黄他二位士子的记录和自己的审计记录启程回京。
虽说……
“这真是个奇迹,李明德居然是这样当官……其为了践行李魁大人信奉的实务之道,居然发现问题就如此行事,厉害,胆子真大!”
“是呀,大啊……而且,虽然百姓最初是苦不堪言,甚至不理解,可最后的结果却证明了一切。”
另一边的敦煌。
“王远也是和普通官吏不同,居然尤为在乎已经登记好的文书,而且……到不说多厉害,但他的判断没问题。”
“没错,若真按文书规制去办事,那地都丢了,那典史就真是太古板了。”
“我们啊,把笔记和调查结果上报,这之后就交给奉天殿上的真大人们思考去吧,交给洪武爷去想吧。”
笔记回来了。
四不两直法的结果也回来了。
好,叶言解除顶号,战场再度来到了奉天殿上!
谏言再度开始!